美文网首页
“易”之悟 64

“易”之悟 64

作者: 有源必行 | 来源:发表于2023-05-26 12:02 被阅读0次

64

阿源与莫洋的观念大为不同,在吃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

阿源对吃不讲究,他曾对妻子阿婷说:“我要求饭菜都熟就行了,不追求好味。”

但是莫洋却是一个大厨级的大咖,他喜欢在家请客吃饭,会亲自到大市场购买新鲜食材,精心炮制,做一大桌子色香味齐全的菜肴,让人胃口大开,吃过他家饭菜的人们都啧啧称赞。

而有时莫洋宴请客人,如不在家开饭时,请会到高档饭店,显示出他的豪气。

阿源从心里害怕到莫洋家吃饭,他有一种无可适从的感觉,吃得不开心,甚至有内疚之情。

阿源在桌上说得言不由衷的赞美话,心里却想着:“这饭的恩情我该怎么回报呢。”

果然,双方的不愉快出现后,莫洋就明确指出:“我帮了你那么多,你连饭都没有请我吃过一顿。”

阿源哑口无言,说真的,虽然莫洋也有到阿源家吃过饭,偶尔在外吃饭,阿源也有买过单,但是那只是日常饭菜,确实没有任何一次算得上是饭局,在莫洋的印象中,就是阿源没有真正宴请过他。

阿源请不起,也不想请,再好的食物都是过肠物,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价钱。

阿源的三餐较为简单,一肉一菜就觉得很足够,甚至有时只有一个青菜。他总认为现代人的营养是不均衡的,肉类过剩,而蔬菜又偏少。甚至心里悲观地想,人的一生吃多少早就注定了,现在身体吃多了,以后是要还的。

所以阿源不会像莫洋一样,甚至举债也要去高级饭店吃饭,他对美味从来都没有那么执着。

阿源和莫洋就是两个层面上的人,这是没办法合得起来。这在工作上也能充分体现看得出分歧。

阿源认为莫洋的官威太大了,有官腔,有架子。

这不是阿源一个人的体会。

何副主任比莫洋大八岁,在一间学校里教书,是学校里的总务主任。莫洋大学毕业后,也来到东莞教书,后来转到了何副主任的学校做普通老师,何副主任都是直叫他的名字。

但是现在何副主任是副职,莫洋是正职,当何副主任还是习惯直呼莫洋的全名时,就明显感觉至莫洋的不悦。

阿源大莫洋六岁,莫洋是襟弟,阿源是襟兄,是姐夫,但为了他的面子,人前人后叫莫主任,叫习惯了,在非工作场合或是家人聚会也是这样叫,这让阿源觉得怪怪的。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工作上的分歧。

阿源管理单位的后勤工作,力求节省,不主张铺张浪费。所以对莫洋的好多政策都主动地给出意见,力求多快好省办好事,但是这样就达不到莫洋要求的那种场面和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莫洋对于阿源每次提出的意见都很是反感。

他对阿靓说:“你那姐夫,专门来克我的,天天跟我作对。”

而阿源对于莫洋的高要求,高姿态也理解不了,甚至会直接跟莫洋扛上。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道德经 原文 注解

    6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

  • 易车之悟

    2018年9月,金秋。 16年曾买过一辆小电动,因为种种原因转手,在学校偶尔以共享单车和借别人的电动车代步,当然更...

  • 初读《道德经》(3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第64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道德经》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制治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 研读《道德经》第64章:

    第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 《老子》笔记57 2018-12-10

    第64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A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

  • 闻花所思

    花的魅力在于它的会开也会凋谢,有生命,令人想起人生之易老,青春之易凋,因而不负韶光、热爱生命,睹物而悟生命...

  • 静居家易

    原创:邓从云。 东奔西跑 还是家好 冲泡普洱 景瓷观止 静品之易 细悟风水

  • 64章的几个道理

    一、《道德经》64章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每日早晚读书1000/161-“道德经”81篇-64章-“千里之

    《道德经》64章学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之悟 6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ft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