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8周三雨D158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58
《菜根谭》养生篇
16 空拳握古今,握住当放手
原文: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一条竹杖担风月,担到时也要息肩。
译文:两个空拳掌握古今之事,即使握住了还应当放一放手,不可偏激执念;一条竹杖挑起清风明月,即使挑到了也需要歇一歇,不能迷惑。
解读:人生,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才能地宽天高。在坚持与放手之间,适当地放怀,才能享受闲适,生活的从容。
太多的坚持,产生太多的负累、疲惫,太多的舍不得、放不下,太多的功名利禄、爱恨情仇……蒙住了我们的眼睛,染尘了我们的心灵,才错过了许多美景和感动。放弃,放弃一切不必坚持的东西,放弃一切不应有的苦苦挣扎,才能轻装上阵,从容地欣赏路上的万紫千红。
事业上,如果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之间存在着差距,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之后,却始终把握不住成功的契机,始终在原地与不远处徘徊,那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是否是一厢情愿,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如果是,那么放弃自己原有的目标,不再做无谓的坚持,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此时,放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远比一条道走到黑更容易成功、更接近人生的真谛。
17 疑好事皆虚,信闲人是福
原文: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古木,方信闲人是福人。
译文:忽然看到天边的彩云,转眼间便飘然而去,由此常使人怀疑世上那些美好的事物都是虚幻的事物;再看山中的古树,因没有用处而得以保存下来,由此使人相信世上那些清闲的人才是有福的人。
解读:自得其乐并不容易,它是寻找生活乐趣的必要条件。做到自得其乐,第一,必须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第二,善比,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不能终日这山望着那山高。第三,有点儿幽默感,要能够用微笑迎接厄运,学会自我解嘲,在某种意义上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是有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尽享生活的乐趣,不至于终日陷在没有止境的自寻烦恼中,悲伤自怜,难以见到生命的阳光。
18 世事勿扼腕,人生且舒眉
原文:东海水,曾闻无定波,世事何须扼腕?北邙山,未省留闲地,人生且自舒眉。
译文:东海之中,波澜起伏,从来没有静止不动的波浪,人世的事情也同样有不平,那么对待人世的事情何必常感到愤怒或惋惜呢?北邙山上,坟墓密集,已看不到空闲的地方,由此可知人生都不免一死,那么对待人生应该舒展眉头,乐观超脱。
解读:蒋琬是三国时蜀国的大臣,处事得体,为人宽厚豁达,很得刘备和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临终前密表后主刘禅:“后事宜以付琬。”诸葛亮死后,蒋琬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升为大将军,不久又加为大司马。
蒋琬执政12年,主要的工作是稳定蜀国内部局势,并积极备战。诸葛亮执政期间,一直奉行休养生息与出兵北伐相结合的战略,量力而行,力尽则止。到蒋琬执政时,不仅是量力而行,同时也是量才而为,蒋琬知道自己的才能和诸葛亮有差距,便不肯冒险出兵。所以说,诸葛亮选蒋琬做继承人,是正确的。
《三国志·蒋琬传》记录了他大度容下的两个小故事,读来耐人寻味。一个是:下属杨戏素来性格简略,蒋琬跟他说话,他经常不应不答。有人在蒋琬面前说:“公与杨戏说话,他都不答。杨戏轻慢上司,不也太过分了吗?”蒋琬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杨戏要是赞同我,表示肯定的话,那就违反了他的本意;要是反对我的意见,那就显扬了我的缺点。所以默然,这正是杨戏的耿直之处。”另一个故事是:负责督察农务的杨敏曾诋毁蒋琬,说他“做事糊涂,确实赶不上以前的人”。主管官吏请求追究杨敏诋毁上司之罪。蒋琬说:“我实不如前人,没有什么可追究的。”主管官员又请允许他去责问杨敏所指糊涂的具体表现何在,蒋琬说:“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也就是糊涂了。还有什么可问的呢?”后来杨敏因罪被拘,众人担心他一定会被处死。蒋琬却不以个人亲疏恩怨决断,杨敏终于得免重罪。
大权在握的蒋琬很有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智,不计个人恩怨,更不以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是非、定人罪责,而是宽厚待人,雅量容下,诚为可贵。
19 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
原文: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晴空看鸟飞,活水观鱼戏,识宇宙活泼之机。
译文:在寒霜漫天的天气里听鹤唳,在大雪皑皑的夜间听鸡鸣,便能得到天地清净纯真的气息;在晴朗的天空下观看鸟儿飞翔,在流动的水中观赏鱼儿嬉戏,从而识得宇宙生动活泼的机趣。
解读:在雪飘霜飞之时,耳闻清唳高亢的鹤鸣,也许能让人想到屈原清醒时的激烈心志;在春风融融的暖日,眼见姿态闲逸的鸥眠,也许能让人想到陶潜醉酣的风流自足。
怀古之外,鹤的风姿很值得推崇,且看,高峻雄昂的老鹤虽然饥渴了,依然还是从容悠闲地饮水啄食,哪肯同家鸡野鸡一样忙忙碌碌地争抢食物?再看,鹤立鸡群之时,鹤的突出状态可说是无可比拟的,但接着与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海之鹏相比,鹤也就显得渺小了,又进一步与生活在天的极高处(九霄)的凤凰相比,鹤就更难以企及凤凰的巍峨雄伟的体貌了。
显然,类似的比较,能使人产生一种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启示。于是,深悟人生与自然的真谛者,只是保持着虚静淡泊的心态;德高望重者待人接物时,则无骄横傲慢的表现。
20 烹茗听瓶声,炉内识阴阳
原文:闲烹山茗听瓶声,炉内识阴阳之理;漫履楸枰观局戏,手中悟生杀之机。
译文:安闲地煮山茶,听瓶中水沸之声,从水与火中认识到宇宙阴阳变化运转的道理;漫不经心地随着棋步的变化观看弈棋游戏,从下棋的手中感悟到世间生存与杀伐的动机。
解读:庄子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他不敢相信地拍一拍自己的翅膀,果然飞起来了,他飘飘然,十分开心,这时候根本就忘了自己是庄周。他在山川林间、在树丛中、在花草上无拘无束地飞翔,欢天喜地,自由自在。他更喜欢自己变成蝴蝶的生活,一会儿站在花蕊上汲汲香喷喷的花蜜,向各色鲜花伸展翅膀微笑。一会儿向下飞,歇在草尖上采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一颗一颗在草间滚,他就追赶着露珠快乐地嬉戏。累了就扑翅于树林绿叶间,歇歇脚,聆听清风吹拂林间发出的沙沙声。他完全沉醉在成为蝴蝶的梦境中,根本记不得自己姓甚名谁,身在何处。
过了不久,庄子醒过来了,他睁开眼,看到自己还是俗尘凡人,身在这人世间,并没有变做蝴蝶,长出翅膀。他方才醒觉刚才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只是梦中的景象太真实,太美好,一切历历在目。在庄周看来,人与蝶没有分别,万物与我合一。也就是说,人生只是一场大梦,在梦中醒,在梦中睡,在梦中悲欢离合……若能观人生如梦,则是非、人我皆如梦中事,若能参破,视死生如梦,物我两忘,则必能物我合一,得到解脱。这正是庄子倡导的一种超脱、自由的精神境界,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人。即便在今天,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