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桃花源记》

再读《桃花源记》

作者: 极昼之光明 | 来源:发表于2024-08-02 16:50 被阅读0次

    小时候,读《桃花源记》,把它当成了聊斋故事读,“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纯朴的山民邀渔人还家,设酒杀酒作食,全村人也都邀他去自己家,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

    临走时,桃花源里的人叮嘱他务必保密,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却背弃了诺言,一路作标记,回到郡府,就告诉了太守。太守当即派人随其前往,却找不到原来的路。

    南阳有位高尚的人士叫刘子骥,听说此事也去寻找,未果,很快病逝,后无问津者,也许是恐惧,也许是讳忌莫深,不敢再去打探。

    这篇又像小说又像散文的短文,看着是不是很聊斋,文中的桃花源与世隔绝,男耕女织,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成了多少人心中的理想家园,实际却可望不可及。

    相识在偶遇,再寻而不得,桃花源永远留在了人们的想象中。

    陶渊明的诗文具有简约明了、平淡自然的特点,今天再读《桃花源记》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

    文中字句,简洁到极致,再添一字都是多余。语言近乎白描,娓娓道来,真实自然。

    同一篇文章,不同年龄段看,感受大有不同。

    后人与陶渊明诗文风格最接近的莫过于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看着信手拈来,却形象至极。

    后面“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像由远及见拉过来的镜头在平扫,很有画面感。诗人看到聚在一起话家常的农夫,无比羡慕,不由发出感慨,“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也生出归隐之念。

    古诗文语言的高度凝练显而易见,一对比,现在的文字表述确实啰嗦多了,有时还言不达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桃花源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ia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