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伢赞
与人相遇,与事相遇,与物相遇……在生命的某个节点开始接触,又在某个节点失去联络。与书的相遇,追溯到小学时。小时候家中虽然有部分藏书,但是微乎其微,那时候人们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哪有什么额外的钱去买书呢?最常看见的便是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课本,但是奈何不识字,便对其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不能算与书相遇,只是匆匆擦肩而过,并没有再看第二眼,虽然好奇又如何?不认识字,书对于我,没有太多的意义。
后来上学了,开始学习知识,认识汉字,能够读懂杂志,看懂书本。可是在资源匮乏的那会儿,除了课本并没有什么课外书,所以课本学得格外的认真,其余的时间就是肆意的玩耍。高年级之后开始学习写作,嗯,就是写作文吧。每每下笔,总觉得言语匮乏。每一篇文章认真的思考,好在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在小学时,作文写的还是可以的,可是进入初中以后,特别是高中,感觉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渐渐的拉大。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用词广泛而新颖,我却不然。
不过好在高中时在县城上学,县城有一家书店,现在早已不记得它的名字,但是仍然记得我与它相遇的种种画面。那个书店不大,四十来平的样子,里面的书籍并不多,但是分门别类的摆放着。有教学辅助类书籍,有杂志,有世界名著等。深知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我便决心读一读那些名家名作。放学后第一时间奔向书店,这一站,就站上好几个小时,不吃不喝。求知若渴的快速阅读,仿佛进入了一个个新的天地。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翻开第一页,就想马不停蹄的一直看到最后。忘了饥饿,忘了酸痛。等到书店老板说:“该下班了!”才不情愿的随着人群走出来,看着外面漆黑一片,知道夜深了,该回家了。这时,肚子咕噜咕噜叫,才意识到自己还没吃晚饭呢。九点半的夜晚,除了路灯还亮着,很多店铺早已关门。找吃的不便,索性也就不吃了。想着方才阅读的知识,脑海中不断呈现着画面,慢慢也就忘了饥饿这一回事。
高中三年,差不多每天晚上都去看书,却没有在他家买过一本课外书。只买过一两本高中练习册,仅此而已。对于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说,是没有太多的钱和预算买别的。不过,依然感谢这家书店的存在,让我有了接触外世界的机会。虽然是在书中,那也是很精彩的。
再后来上大学了,经常与宿舍的舍友们出去游玩,并没有太多自己的私人时间。等到大家准备考公或考研时,我有了自己的空闲时间,找到了一家书店,如往常一般站在书店里看书。有时有些感触,写写日记和文章,但是文笔欠佳,只能留作纪念而已。
直到两年前,终于下定决心每日更文,自此与文字没有分开。但是看书的时间并不多,还是需要再多翻翻书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