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年,我在房子上的错过

那些年,我在房子上的错过

作者: 阅跑影财者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18:51 被阅读0次

    脑子里“那些道理跟我没有关系,我只能做点自己该做的事”,会让你做很多错误的选择,甚至改变人生的机会。回顾下我在“房子”上曾经错过的经历:

    在买房子这件事上,曾“完美”做错3次,2011年、2014年和2015年。
    2011年,基于深圳买不起和负债还不上,在老家县城购置一套房,后没装修一直空置至今。老家一年租金也收不回来几个子,也没去想着出租。

    2014年攒下一笔积蓄后,和朋友一起看了几套房,需要借十来万才能够首付前提下没出手,结果2015年深圳房价涨幅基本翻倍,买房梦破灭。

    2015年,因为县城房子离老家农村还比较远,也没有装修,回老家过年也没地方住,回老家也有人建议在村旁镇上弄个住的地方,自己就又在镇上买了一套房。

    在这三次买和没买的选择上,我的"傻逼级别"依次排列顺序为,2015年>2014年>2011年。呜呼哀哉,人越活年长却越变傻逼。李笑来说,所谓笨就是以同样的行为期待不一样的结果。我这是以同样的思维和行为,做三次不利于自己的决策。如果说2011年和2014年还算是情有可原,那2015年完全就自作自受了。

    2015年如要解决过年回老家有住的地方,完全有另外的解决方案。1)县城的房子装修了,离老家村里也就20公里了 。2)过年回去其实也不是每年回去,回去也一般10天左右,住在镇宾馆里又咋样。3)老家里人,现在都是2层小楼,在叔伯堂兄弟家住几天也ok啦。 也不必又掏出几十万来整个房了。这么多年,本金积累不起来,就被这种没有涵养的决定给折腾掉了的。

    如何科学的决策,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最近在看这方面的书。

    在过去的20年,有许多人在买房这件事上上了岸。其实,取势的既得利益者也绝非只是运气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作家、网络红人、自媒体创业者、投资人,身披众多个头衔。其实在2005年之前,吴虽然财经界虽已小有名气,也出版了《大败局1,2》基本畅销书。但这些跟他在房产上的收入相比,远不算什么。所以,真正对他的第一桶金是房地产上的收入。

    吴所从事的圈子是财经界,职业上的敏感性和知识结构,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当一个城市开始大规模进行城市化进程时候,房价必将迎来高位涨幅,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对土地和家庭有特殊情节的国度。所以,从1998年起,他基本把他所有工作收入,稿酬拿来买房,以每年一套的速度持续了十几年。并且,他也充分利用了信贷宽松政策,用了房子质押贷款再买房的杠杠方式。我相信,吴在做这个主动选择时,肯定也是做了大量功课的。比如说分析国际上其他国家,房子大规模涨幅时社会化现状,各方面的数据支撑等。

    很多人在面对,“如果回到10年前,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砸锅卖铁多买几套房。那其实是带着后视镜,真的穿越回去,你会吗?你敢吗?以未来眼光看,机会永远都会有,关键是机会来了的时候,你具不具备识别机会的能力,你敢不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一记重仓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放今天来看,我在深圳10多年了,依然没有买房。我对房价的观点,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多提了。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未来还有10来年的城市化进程,房价依然会涨特别是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但涨也不会大涨,跌也不会大跌(从我们ZF诸多发声,经济转型各方面来看,是不会容忍大涨和大跌的。)所以,未来10年,从投资角度来讲房产绝不是最佳资产配置了。

    我相信,对于普通人来讲,未来个人财富的进阶跨越,主要看持有的金融类资产。在现今2018年10月18号股市这个位置,估值几乎是过去10年里的最低点了。本人除了吃饭,一点应急的钱,基本全部投出去了,再补仓只能靠每个月工资节余了。3年,5年,这篇文字在网上应该还在,到时我们在来印证看看。

    无论是识别机会,还是判断做决策,都是一种能力跟学识有关,跟智慧有关。
    看到,知道,学到,真正做到,才会得到,每一步之间都会有一段距离,每一步都会过滤掉一部分人。

    不学习,不阅读,不思考,就永远不会有突破和改变的机会,平庸人生也应心甘情愿;

    阅读完一本书,如果拿笔画了几条金句,看的时候当时觉得有道理,回头生活和工作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过一段时间再看依然也只停留在有道理,然并无卵用。多问问自己,作者讲的是什么,他的思考方式是什么?跟我有什么关联,能够怎么样为我所用?慢慢的,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就会更有深度了。

    不要对新兴事物,新的观点不闻不顾。在心理学上,人本能会对与大脑不一致的观点做自然过滤。不要以为,“这件事和我没关系,所以不要多想了”。大多数这些没关系的事,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好多人在写公众号的时候,你觉得跟你没关系,后来他们吃到了公号自媒体的红利。你觉得做直播,整小视频的人很无聊,但别人成了网红靠打赏每月超10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我在房子上的错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is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