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青年人不走寻常路
小区一邻居家的儿子儿媳,今年三十五六岁了,两人都是国家重点大学毕业的。一毕业,他们都很轻松地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成了体制内的职员,有了被好多人羡慕的生活有保证的工作。
男孩子就职于国家一电力部门,搞科技研发。他妈说她儿子工作时,桌子上电脑就要好几台,待遇很不错,朝九晚五。女孩子考取录用在省级什么规划部门,工作清闲,待遇也不错。两人自由恋爱结婚后,在家长的自助下,省城里买了房子安家结婚,有了一个孩子。
孩子五六岁时,他们俩与他们的父母就工作去向发生了一次特别大的冲突,父母没有能说服阻止得了,最后还是按照他俩的意愿,都从单位辞了职。
男孩子重新应聘到一大私企做研发工作。新工作比起原来的工作明显很辛苦。只一项可能一般人不习惯,早上进入单位时,手机要放在统一管理的地方,不能带手机进入工作场合地点的,晚上八点回家时再拿。待遇当然比原单位每月高出五千多块钱,那孩子工作劲头很大。
那儿媳妇从那么安逸舒适令人羡慕的单位辞职以后,和她另一个同样辞职的同事,做了个什么工作室,自主创业,自己找项目,自负盈亏。已经做了一年多。她婆婆叙述说,她儿媳觉得就即使现在的工作收入与在原单位拉平,她也是有收获的,她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可以学习进修,可以陪孩子,教育孩子,安排好家务。说目下没有因为辞职后悔,对所做工作乐此不疲。忙起来可以加班加点,闲下来时可以悠然自得。
如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没有他俩那样的魄力。体制内的工作多少人求之不得,他俩说不要就不要了,根本不听他们一辈子在体制内干到退休的父母规劝。我行我素地任性地说走就走,实在无法理解。
想起小区里另一邻居,好多年以前,他们的两个孩子也是另辟新径。大儿子重点大学毕业后,当时分配在供电局工作,可他在工作之余考中了全职学习的研究生,辞职时,单位爱惜人才,说他们单位可以出学费,毕业后再回单位,人家干脆利落,彻底脱离了原单位的一切关系,他父母竟然没有阻拦。研究生自费毕业后,应聘广州一大国企,好多年再也不回来了。二儿子也一样,毕业后本可以分到父母工作的单位,人家也是不走寻常路,竟然应聘外企工作。现在他们家的四室两厅的房子空着,他们儿子在广州给父母买了房子,经年没有见过他们一家。他家在一楼,路过时看见阳台上的昙花长势很好,那是他家托付给另一邻居不时浇浇水而已。
一些年轻人的就业观念不好理解,他们有各自的追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旁观者看着,真有点不可思议的事,人家乐在其中。
多元化发展,存在的都有合理的因素。欣赏欣赏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