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这本书的时候,起初的几章让我觉得不知所云,差一点弃书——如今我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这样做——凭借着对毛姆大师的信任,我看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人的传记,看完之后心中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毛姆先生以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原型创造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这一角色,斯特里克兰的前半生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伦敦银行家,后半生却为了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不惜贫困潦倒、疾病交加,独自踏上南太平洋的孤岛,在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传奇。一个年过四十的男人,哪怕已经事业有成,有着美满的家庭,尤其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有着世俗所认为的成功人士应该有的一切,他依然可以抛弃全部,独自一人踏上逐梦之旅。尽管在道德层面备受谴责,但试问为了心中那一点名为梦想的执念,不顾一切地踏上征途,奋力追逐直至粉身碎骨,这世间又有几人可以做到?
喜欢这本书,大概是隐约觉得自己和主角是同一类人吧。虽然我们的年龄差了有二十年,虽然我并没有他那样放弃所有的勇气,但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没有梦想,多活一秒都是无聊的人生,毫无意义。但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内心坚定的人,我时常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物质条件是否可以支撑得起我全力追逐梦想,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或者所谓天赋的东西,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实现心中所想,不断的怀疑,不断的怀疑,却又在怀疑中蹒跚地前行。因为我知道失败只是把我困在人生的低谷,为我贴上所谓loser的标签,但放弃理想却会直接剥夺我的灵魂,甚至生命。正如斯特里克兰说的一样:“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也许最终梦想的实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我曾拥有那一份梦想,并在逐梦的旅途中一路狂奔,哪怕伤痕累累,哪怕一无所有,至少我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追寻过了。多少年后,当一切归于平静,再去回首,那是属于我的青春回忆,也是属于世界的不灭征程。
不要以为我是什么理想主义者,相反,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每个人都要生存,我也不例外。但我实在太害怕平庸了,我怕我自己就这样寂寂无名地过此一生,我怕我还没来得及发出自己的光芒就已消失在天际。所以我宁愿一直孤独下去,也不想变得微不足道。所以我的现实是为理想服务的,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只是为了离心中所想更近一些,直到那团影像不再是天边可望不可即的存在,而是我伸手就能触碰到的真实。在那一瞬间,繁星为我闪烁,万物为我欢呼,我不是主宰天下的君王,却在那一刻感觉拥有了全世界。如果可以重活一次,我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回到生命中这样的瞬间,这些刹那抵过永恒的瞬间,我想那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有的时候,没有那六便士你可能会错失人生的很多享受,在同龄人已经优哉游哉之际,你却依然独自前行;有的时候,没有那六便士你可能真的无法再生存下去,而那盏月亮却还只是悬在天边,对你不理不睬。一路走来,你会有无数次机会去弯腰捡起六便士,弯腰的时候不仅可以拿到触手可及的钱币,同时还可以卸下肩上无形的重担。可这样一来你就无法看到天上的月亮了,你心里对自己说,只是看不到月亮了,没什么损失。然而内心却无法抵挡那种突如其来却又仿佛已经沉淀多年的失落感,那个时候你又感觉好像失去了很多,只想大声哭一场,就像小时候没有吃到妈妈早已承诺好的冰激凌,对妈妈大吵大闹一样,只是这一次没有遵守承诺的人是你自己。
你想要月亮还是六便士?看上去这像是一道选择题,有两个选项,有的时候两者无法兼得,你必须做出选择。一边是心心念念一直憧憬的梦想,虽然有时可以画饼充饥,但倘若连生存下去都很勉强,这时你该如何;另一边是必须面对却又毫不留情的现实,如果无法举头望月,但又放不下心里的不甘,这时你又该如何。如此看来做出这道选择题并不容易,事实上无数人每一天都在做这道题。其实在你心里早已为自己做出了选择,每一个人始终只能按照自己内心最认同的方式去生活,所以你想要怎样的人生,就会获得一个怎样的人生。但前提是你真的想,而不只是羡慕。你需要做的只是静下心来,暂时远离这个世界的喧嚣,为自己开辟一块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仔细聆听内心的声音,慢慢地积淀自己。其实世上本没有什么两难的选择,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容易忘记了初衷,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在书的最后,斯特里克兰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画出了一生最为完美的作品,他倾尽毕生之力,将自己想要展现的一切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达到了一生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但直至最后一刻,他依然平静而坦然,我想他已经用他那双失明的双目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月亮,沐浴在温柔的月光下,他可以安然走向死亡。那只是他生命的终点,却不是他传奇的终结。
今晚夜色朦胧,月亮依旧远在天边,你准备好趁着这月色踽踽独行了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