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回说到商业人的“嘴巴”,这回咱们说说“耳朵”。“耳朵”用来听音辨位,明辨事情与人。
当商业组织聚集一群人的时候,往往会带给大家一个错觉,每个人都是来做自己的,而不是共同去做些什么。
每个人都在把掺杂着小欲望、小利益、小企图的建议通过各种路径传递给你,该如何是好?
(二)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商业人似乎天生就是玲珑八面,善于听取任何有用的建议,明智而果断的做出决策。
这只存在于外围人士的想象中,当你每天听到100个建议,30个项目计划,20个预算请求,10个商业报告时,你就知道决策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不是坐在大班椅上的风轻云淡,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快意江湖。
听什么,怎么听,听了干什么,这个问题决定了商业人决策有效率的80%。
想知道听什么,首先有得明白,为什么说。
(三)
当一个新成员加入你的团队时,会有一种惯性行为,那就是去展示自己,而不在意别人需要什么。
作为负责人你该怎么办?
简而言之,三点基本原则:
> 初次见面,做的判断基本都是偏激的,不要过分相信第一感觉;
从心智程序上说,人总是从偏向于最省时省力的方式做决策,第一眼的判断往往形成锚定效应,从而锁死你对一个人的看法,这很不科学,但是很符合人性,聪明的商业人要分辨出,哪些感觉值得相信,哪些并不。
> 不要用细节去判断职业经理(演员),因为他可能擅长从细节倒推出如何影响你的决定;
关于如何判断人,可以写一本书,这里给出一个最简略的说法:判断人,靠时间。
> 他说什么不重要,他做什么最重要。
让一个人深刻意识到自己哪里有问题的方式,就是让他一个个核对自己做过的承诺都兑现了什么?吹过的牛X是不是真牛X?
到这里,会不会猛然发现一个坑:
为什么我需要听他说什么?有没有可能在他说之前,就决定他应该说些什么?
也就是,在听之前,就决定他应该说什么。
从这个角度,三点基本原则,可以推到出另外的三个深层原则。
(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说者当真无心吗?这不是问题,让说者有心,比问他是否有心更有意义:
> 让组织统一的是你的思想,而不是别人的思想;
思想混乱,目标杂陈的组织,无法凝聚起足够的战斗力,作为组织的大脑,输出思想本身就是领导力的体现,百家争鸣适合学术讨论的温室,不适合枪林弹雨的战场,如果无法用自己的思想去统一组织,久而久之,被反向管理会组织崩塌。
> 营造一个相对统一又略有松散的组织结构;
这跟前一条内在逻辑一直:统一思想,而非统一行动。统一的是思想,松散的是每个人面对具体问题的行动,具体的行动交给具体的负责人。
更具体的解释,统一的认同、认知、认可。
在这个层面之上,管理作为一种形式已经无效了,只在于商业人的思想与领导力输出,而领导力输出最高境界,是最长久的维持一个组织追逐商业目标的氛围。
在这个层面之下,管理有效的形式是对结果的判断,也就是判断事情的原则,看结果。
> 给予时间,让人自由绽放,对真正看好的人,花时间培养。
判断人靠时间,除此并无捷径;培养人靠时间,除此并无捷径。
(五)
其实本文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照例提供商业人的一条原则:思想的传播力量,会让特定结果开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