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般有两种类型,实用型读书和趣味型读书。
实用型读书,指的是以从书中获得可以实际应用的信息为目的的读书。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教我们从阅读的四个层次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趣味型读书,是指以品味为目的的读书,例如读文学类著作,价值在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入大观园,湘云醉卧芍药丛,读起来就很有趣。
还有一种存在于「实用型读书」和「趣味型读书」之间的读书,比如轻松的推理小说,如《无人生还》。
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目前读书的目的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建立一套个人知识体系。
01 选书
如果你是刚开始培养读书习惯,可以从讲阅读类的书开始读。
这有两点好处,一是这类书往往内容简单,好理解,容易坚持。
二是读书的同时,学习如何读书。读完一本阅读类书,就可以把书中的方法用来读下一本阅读书。
这类书有很多,书名中基本都带有「阅读」「读」。虽说大部分书信息量不多,能从每本书中收获到一点启发,并用在实际的阅读中,也就值得一看。
如此读上十几本,已经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可以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
这时,除了读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类型,还要读各种领域的书,来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
02 速读
基本的阅读方法中,书中讲的最多,也最实用的,就是速读法。
速读,就是快速从书中找到关键信息,这是实用型读书常用的方法。
我常用的是「五步速读法」。
1. 远观:看封面、封尾等,猜测书中讲的什么。
2. 预览:看目录序言,用一句/段话概况全书脉络。
3. 扫读:看各章节标题,找出感兴趣的关键词并记录。
4. 跳读:从感兴趣的关键词中选出3个内容精读。
5. 成文:将读后思考写成一篇读书笔记。这能检验你读完一本书的收获究竟有多少。
有时也用「逆读法」,即从最后一章开始,从后往前读。因为大部分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第三章、第四章,结论部分在最后一章。
练习速读有两个技巧:设定读书目的和读书时间。
读一本书之前先确定,你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信息,如怎样速读。再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这可以避免不知不觉浏览全书。
同类型的书很多,设定读每本书的时间,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找到每本书中的关键信息。
比如,每天花 1 小时读一本书,从中找到你想了解或感兴趣的信息。
读书时间可以设定是 30 分钟,也可以是 2 小时,最好不超过 2 小时,因为还要预留输出的时间。
这里有一个小工具,番茄钟。它可以提醒你专注读书,同时记录实际的读书时间。
刚开始可能发现一小时完全不够用,那是还不够熟悉速读方法。坚持练习,是可以达到你预定的目标时间。
03 输出
不管多久看完一本书, 2 小时还是 30 分钟,从中找到对你触动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表达输出,才算是真正读完这本书。
之前搜索了一些读书笔记方法,一一试过都放弃了,真的很难根据几句话概念,就能写出一篇读书笔记。
在能写出一篇几百上千字的读书笔记之前,不妨试试从「一句话书评」开始。
将读完一本书后的感想启发,配书封面图,发表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
比如,《学会学习》给我的启发是:
它并不能教会我们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突破自我,改变现状。
朋友圈大多都是熟悉或认识的人,借助外部的激励和监督,会让读书这件事变得有意义,也更容易坚持。
微博的圈子更广,可以被更多人看到,这能激发读书的热情。我主要是用来统计看了多少本书,方便回顾每本书给我的启发。
积累足够的一句话书评,作为以后写作的启发或素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