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先生,你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我,我可以帮你。”
“给你找最好的律师。”
“竭尽所能。”
齐乐山从通风管道跳下来挟持了苏梦蝶。
随后赶来的李家辉根据找到的线索推断出夜莺的遭遇——
她先是被三老侮辱而死,之后被齐乐山分尸藏到了法国医生的汽车后备箱里。
面对这个“真相”,齐乐山不置可否,而是突然拿枪对准自己想要自杀。
谁知手枪里没有装子弹,自杀失败。
那么问题来了,齐乐山为什么想要自杀呢?
其实在这之前,齐乐山还有一次自杀机会,但他放弃了。
在开头讨论剧本时,李家辉很快就发现了齐乐山的凶手身份。
之后就是一阵混乱,弯刀和手枪都被齐乐山拿到了手里。
齐乐山这时有三个选择:1、逃跑。2、自杀。3、什么都不做,把刀还回去。
相比于前两者来说,第三个选项很显然是最不可能的。
但是电影中齐乐山偏偏就选了这个最不可能的选项。
再加上后面齐乐山突然改主意要自杀,这就说明中间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改变——
齐乐山可以安心地去死了。
从电影前后剧情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让李家辉有了一个逻辑上能够自圆其说的剧本。
这个剧本十分重要!
齐乐山第一次拿到枪之前,郑导讲了一个《魔雄》的故事,还留下了《魔女》的悬念。
但是这两个剧本借李家辉之口找出了“女主角突然成为凶手,动机是什么”“一个打手突然成了魔头,三个大商人也成了武打角色了”这些解释不清的问题。
所以李家辉认为应当“还原案件的真相”。
随后齐乐山的身份曝光,编了一个“我叫他爸,他打我马”的童年阴影故事。
只是这个故事同样没有忽悠住李家辉,反而让他在行李箱里翻找出一把廓尔喀弯刀。
齐乐山顺水推舟,又开始编“刀仙”的故事。
对于这么扯淡的故事,郑导居然感觉有卖点,可以拍,而其他人都没有反对。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除了李家辉之外,其他几人对于真相并不感兴趣。
郑导只在乎有没有噱头和卖点,陆子野只在乎能不能赚钱,苏梦蝶只在乎有没有自己的戏份。
同样作为编剧的齐老师,一直表现得唯唯诺诺,完全听从陆子野和郑导的指示。
如果没有李家辉,这个剧本可能直接就定在了郑导的《魔雄》版本。
但这不是一部平常的电影,是用来平息“三老案”事件影响的,不能有太过明显的逻辑bug。
所以这是李家辉存在的意义。
这里可能有意影射了当下影视圈里的不良风气。
把李家辉这个刺头去掉之后,剩下的人应该就是影视圈里的现状。
原本对剧本最有发言权的编剧,在剧本会上居然成了最弱势的人。
其他几人都只盯住了各自的利益,至于剧本逻辑和故事内容根本不在意。
这就解释了市场上频出烂片的原因。
扯远了,继续说齐乐山。
“刀仙”的剧本过后,电影又讲了很多事情。
比如各个人物当下的窘迫、发现凶案现场、在通风口发现血迹、围捕当天的情况......
但是这些都跟剧本没有关系。
直到齐乐山有意留下了假发、邀请函的残骸等这些线索之后,李家辉自己推导出了一个案件“真相”。
到这时,齐乐山才决定开枪自杀。
那么就说明,齐乐山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下这个令人信服的剧本。
至于他自己的性命,并不重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
齐乐山是蒋介石一方的人,来到上海是为了暗杀三老。
之前三老跟军政的一些人勾结贩卖军火,直接导致远征军惨败。
为了防止后方再起火,蒋方派出了齐乐山这个杀手。
但是三老被杀后出现了这么几个问题:1、民众关注,半年了都没消停。2、三老的势力不罢休,案子热度不退应该跟他们有关。3、齐乐山被抓。
如果仅仅是把齐乐山处死很显然不能平息事件影响。
正如开头时齐老师所说,“官方说法是舞厅打手见财起意,找这样的大人物下手?”
说明这样的解释没人信,需要有一个符合逻辑的“真相”。
所以陆老板找人拍电影的目的就是给三老的案子找出这个“真相”用来掩盖真正的原因。
最后李家辉推导出的案情就很符合齐乐山的需要——既撇清背景关系,又保住活下来的夜莺,同时还给大众一个交代。
对于齐乐山来说,身份暴露会牵扯极大。
当时的上海处于十分混乱的时期,一旦牵扯到蒋方就会引起国际上的问题,所以暴露的齐乐山是必须要死的。
最重要的是,齐乐山可以不在意对蒋的影响,却不能不在意夜莺的安全。
电影中的剧本会,齐乐山相当于在发挥最后的一点余热。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