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我刚入职新公司满一个月,某一天突然被HR叫到会议室,说公司资金紧张,需要大规模裁员。我作为才入职一个月的新人,显然成为了炮灰。我们一个组7个人被裁了4个,被裁的有我的上级,还有工作五六年的老员工,公司还不给赔偿。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没有什么反应,不仅因为早已听到风声,更是因为这些年内,我经历的被裁员已经习惯了,麻了。
作为一个在杭州工作6年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这是我一年半时间里的第三次,毕业以来第四次被裁员了。
4次裁员经历
2017年,我还是个工作没多久、没挨过毒打的年轻人,嫌弃第一份工作没有成长,毅然决然的裸辞开始找工作。裸辞的时候,没想到找工作会如此的艰难,整整找了3个月,各大平台投了一两百家,面试了几十家,最后才拿到一个offer。
本以为找到工作成功了,没想到更困难的还在后头。入职的第二个月,我们都没有收到工资,老板跟我们说公司的资金比较紧张,正在谈融资,大家稍微等几天工资就会发的。当时我天真的以为拖欠的工资等一等就一定能发的。第三个月试用期的最后一周,我的领导找我去会议室,说公司的状况你也知道了,需要裁员,这一周你交接一下工作吧。
第一次被裁员,听到消息后我如同五雷轰顶。工资还没发呢会发吗?这工作我花了3个月好不容易找到的,这就让我走了?我又要开始找工作了?当时我刚交了房租,只收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身上只剩三四千块钱,根本支撑不起我再找两三个月的工作。而且之前3个月找工作已经让我身心俱疲,很多公司都被我投了一遍了,现在不仅没涨工作经验简历反而更花了,下份工作怎么找?
没有办法,挨了一顿社会的毒打,只能继续找工作。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可能是我毕业之后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房子到期后住青年旅舍床位房,一边忍着每天厌倦面试的心情,一边又只能疯狂找工作。唯一庆幸的是过了一个半月,在我刚刚没钱的时候,那家公司拖欠的工资终于发了,让我续上了一口气。
3年之后,2020年,我经历了第二次裁员。这家公司算是个独角兽规模的公司,然而公司在整个2020年从年初到年末似乎一直在裁员。总群我来的时候有六千多人,后面变成了两千多人。有一天领导突然找我谈话,说我这条产品线要被砍掉,所以我会被优化。赔偿都会给到。
刚听到消息我稍微有点震惊,但马上就平复了心情。因为这一次裁员对我而言,比上次要好多了。我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虽然不算长,但相比之前我已经有了四五年的工作经验,找起工作来完全游刃有余,至少简历不会花。公司给了N+1,一个半月的赔偿,经济上我反而赚了一笔,对于没房贷没结婚的我来说,没有任何经济压力。
我拿着这笔赔偿,出去旅游了两个多月,有些朋友还羡慕我能拿一笔赔偿去旅游。只是当时的我不知道,这已经是我最后的惬意时间了,裁员对我的意义马上会从能赚一点钱相对愉快的事,变成和第一次一样影响职业生涯的事。
2021年,距上次裁员一年不到,我第三次被裁员。此时我进这家公司才半年,刚过试用期没多久,有一天又是一样的套路,被领导叫到会议室,说公司融资失败,需要大规模裁员,赔偿只给半个月。听到消息,我的第一反应还是震惊,因为直到前一天都没有任何征兆。第二反应,赔偿怎么才半个月,太不够意思了,得多要点。事发突然我没时间想应该拿多少,我向hr要了一个月,hr倒是很爽快的答应了。
当天一天时间,整个公司有将近四分之三的人都被谈话裁员了,不乏好几个刚来两三个月还在试用期的。两三个月对找工作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可以不说甚至不写简历上,而我这半年左右的时间才是最尴尬的,简历必然要写这段工作,简历肯定花了,而这份工作经验对我的帮助微乎其微。上一波面试离现在一年都不到,本来想着这份工作多干一段时间,沉淀一些经验,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只得向前看,继续找工作。
到了年底,找到新公司入职刚好一个月,就发生了开头的故事。
现在的影响和感受
一年多以来3次裁员,我对裁员这个事情已经麻了。身边做互联网的人也有遇到裁员的,但没有一个人会像我这样频繁的被裁员。第一次被裁,身边的人会羡慕我能赚一笔额外的钱,第二次还会帮忙想些怎么更好找工作的办法。到了第三次,人家听了都无语了,只会说“不要来我们公司”或者“你来我们公司,我也要被裁”。
裁员对我现在会有不少影响,最大的一点,我现在找工作的难度比之前上升不少。具体有很多的原因,第一现在是年底,机会少;第二,在两三个月前和一年前,我都找过一波工作,很多公司我在这两回已经投了一轮简历,导致现在的选择范围少了很多;
第三,简历花了。hr看到我的简历第一问和第二问,必然是之前的工作时间怎么那么短,和这几个月你在干啥。如果来问了我可以解释一遍,但也有很多公司看到这种简历就直接pass掉了,我根本没有机会解释;
第四,作为一个工作五六年的产品经理,是需要相对稳定的在一家公司,通过一段时间对公司业务和产品体系的沉淀,才能更进一步的提升能力。而我最近这两年这几份工作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年半,之前的工作当时个人能力又不够,导致我面试时缺乏持续、有价值的项目经历,跟同样年限的人对比会相对处于劣势。
所以不管从工作经验的沉淀还是简历好不好看,大厂我基本无缘了,只能继续找小公司。最近的面试,有些hr也会问我之前出现了这些情况,下一份工作你会怎么选。我会回答说我可能会找个发展相对稳定且有前景的公司,这样我能多干几年之类的。而事实上,我不仅没得选,反而得扩大我选公司的范围,把之前一些我看不上的A轮B轮公司都纳入选择范围,不然我可能一时半会找不到工作了。
有人会说你每次遇到这种公司被裁员,当时选择公司的时候就没有问题吗。这我还真仔细想过,回想这几次公司的选择,从我的角度每一次已经做了最佳的选择。除了薪资和工作方式内容,公司规模我去的这几家最小的是B+轮,三四百人以上,同时拿到的offer还有些只有一百来人的公司。我认为公司如果融资过了B轮且存活了5年以上,说明公司的业务模式已经稳定了,然而恰恰是这些业务稳定的公司裁员了。事实上公司是否稳定,有没有盈利,在面试的时候不可能看的出来。
除了找工作,对我的生活也有不少影响。比如收入一直中断,不仅跟同龄人比没多少积蓄,还得考虑社保怎么解决。最近租房到期,找房子我得一边降低租房预算,一边选择跟大多数公司距离不能太远的位置,甚至考虑转租是否方便。为此我找了个短租,之前之后加起来,这两年的时间里我需要搬4次家。
作为互联网中小公司的从业人群,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完全被外界所知。网上所说的互联网高薪资,都是那些大厂的员工在宣传,对于中小厂的员工而言,大厂的高工资高年终这些好处我们没有,但大厂的裁员加班这些坏处,我们都有。工资拿我的岗位产品经理岗举例,杭州很多中小厂5年左右经验的产品,基本只能拿20k左右,这个数差不多是大厂应届生的起薪。年终奖大厂4-6个月很常见,中小厂我没见过超过2个月的,我这三家公司甚至都没有年终奖。加班就不用说了,小公司很多大小周,裁员的概率也只会比大厂高。
即使眼前这一波挺过去了,对未来还是会有不少影响。这几年的互联网的环境明显下行,不论大厂小厂,裁员的新闻都越来越多。不断的裁员+找工作的循环,今后可能会成为常态化,传说中的一份稳定工作干十年甚至到退休,身处互联网行业我怕是体会不到了。
工作不稳定,中小厂收入又没那么高,导致我根本不敢背上长期的债务和大开销。比如买房,我的想法是家里能支持多少钱就买多少钱的,不背房贷,老破小、公寓都能接受,不然哪天中年被裁员找不到工作了,还得一边还房贷吗,想想就恐怖。
被裁员后如何应对
被裁了那么些次,现在我也能总结出一些应对经验了。
首先是裁员本身。如果你在公司听到一些风声,比如有人被裁了,说明公司裁员行动已经开始了。当HR找你去谈话的时候(有时候是上级领导,但可以通过会议室是不是hr订的来判断),你进入会议室前就需要做好一些准备,比如准备好录音,想好公司需要给你多少赔偿等。如果谈话顺利,接下来就是确定离职时间,然后会签一个用于赔偿的协议和一个用于离职证明的协议,这两个协议都是正常的。
正常的赔偿是N+1,提前一个月通知是N。如果公司给的赔偿不满足要求,肯定得主动要,跟hr谈判,软磨硬泡,包括如果试用期被裁员也可以要下赔偿。如果公司就是不给赔偿,要仲裁的话,我没经历过不好评价,看网上的一些说法,需要保证这些天有打卡记录,不要签一些主动离职协议之类的。
然后是关于找工作。工作时间不长,或者多次被裁员的简历可能会不好看,比如像我这样。面试一定会被问离职原因,我是如实说因为公司原因被裁员,hr肯定也能理解,要是编其他原因反而会被认为主动跳槽过于频繁。如果有小于三个月的工作经历,可以不写简历上,毕竟这么短时间肯定没有多少产出,面试的时候向hr提一下就行。
我有过几次超过1个月的找工作经历,按我的经验,刚开始前1-2周会是面试最多的时候,因为当时市场上在招的那一波岗位都有机会在这段时间面试到,boss直聘上主动打招呼的也是这段时间最多。假如2周之后没找到合适的话,面试的数量就会开始下降,可能存量的岗位已经投的差不多了,只能开始找那些新增岗位。
通常在非招聘旺季尤其是年底,以及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遇上了,第一需要考虑是否要降低下自己的标准,包括工资、行业方向、公司规模、位置等等,在环境不好的时候,扩大自己的选择面是一种策略。第二找工作时间上尽量不要给自己设限,比如说我一定要一个月内找到工作之类的,如果你的标准不低,可能确实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给自己规定时间只会让自己更加焦虑。
最后是这期间的生活和心态。刚被裁员之后,心态上难免会受到波动,尤其是当你没有心理准备,比较喜欢这份工作的话。这个跟失恋有点类似,一开始的时间里需要想办法调整心态,比如去旅个游,或者找个其他让自己关注的事,如果没事干就很容易反复去想自己被裁员的这个事情。等一两周过去之后就会习惯了。
没工作时,有些人希望尽快的找到工作,也有些人会比较喜欢这种舒适一些的生活。我的感受,在家休息时间一长就会非常无聊。尤其是平时工作日的白天,因为周末可以出去玩找朋友聚会,但工作日朋友们都在上班,也找不到什么专门在工作日的活动,只能自己一个人尽量找点事干。一旦有一段时间没有找到工作一直自己呆着,会逐渐产生一定的焦虑感。按我的经验,如果这段日子觉得无聊的话,可以找个每天能做的、相对固定的事情,比如运动健身,或者看书,或者出门爬山拍照之类的。我会每周打羽毛球几次,工作日去书店看各类闲书小说,这样每天有点事做,才会感觉不那么闲得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