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
如果再给你一次上大学的机会,你会好好学习吗?

如果再给你一次上大学的机会,你会好好学习吗?

作者: 蜗牛与灯塔 | 来源:发表于2016-10-03 20:38 被阅读81次

    大学毕业一年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工作,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想来上海看看。找到的也是大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工作以后慢慢的感觉到,原来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其实在大学课本里面都见过。每当翻着昔日大学的知识来解决工作问题的时候,心理十分的爽快,但常常也有点后悔当时大学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甚至有种想回到大学重新学习的冲动。所以就开始问自己:如果真的有一次重新回到大学的机会,我会好好学习吗?

    思虑良久,我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大学是什么?在现在的中国,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观点。梅贻琦认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然梅大师肯定也没说完,大学的大师要做什么?大师是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领学生的大师,而不是只顾自己科研升迁的大师。而作为大学生来说却会觉得,好不容易过了传说中高考的独木桥,大学是我们该放松,释放荷尔蒙的地方。

    但是总体来说,大学首要要有自己的魂,要引领学生前进的魂,他不是浮于表面在墙上刻几个字,而是时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魂。大学是释放自己个性的地方,经过十几年的拼搏,终于可以在这里一放光彩。可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十几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孩子又怎么会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呢。所有精力都是放在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上的,即使那时候有,这十几年的时间也足以消磨掉了。

    就这样,大学作为一个培养学生技能的地方,却行有余却力不足。作为灵魂,却又浮于表面。

    被动式的学习终究是要结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就坚决不学,学了也痛苦。依然还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跑到图书馆去泡书,跟着室友去翘课,偷偷的跟邻校的女生去约会,假模假样的陪女生去上自习。这也许是进了大学以后的“青春期”的一些反应,是对曾经学习生活的反抗,当然也是基于这些东西没什么用处。而且这样的观点先入为主的占据了大部分学生的头脑。

    大学知识是否有用,答案不是单一的。马云曾经三次高考,却只考进了一个师范学院学英语,而如今却在互联网界搅弄风云,曾经所学的英语又能用得上多少呢?而俞敏洪同样经历三次高考考进了北大学习英语,在大学期间阅读八百本英文书籍,这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培训初期,同样要依靠自己所学的专业来教书育人。

    对于我们普通学生没有那么多天赋的人来说,所学专业至少可以养活自己。对自己来说当然是十分有用了。大学毕业后,转到其他陌生领域能够大放光彩的又有几人,至于小有成就者众,当然是因为时间效应。

    所以在大学期间若能快速找到自己的驱动力,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那么其他的事情就都是锦上添花的了;而如果没有,不知所措的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雪上加霜了。

    中国人众所周知的三寸不烂之舌苏秦,刚出道,到社会上给各个君王宣传自己的时候,最后都杳无音信,最后盘缠用尽,旅店也住不起了,只能扛着自己仅剩的一包书回家。为什么没有人重用他,就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苏秦肚子里没有东西,打动不了各国国王。当时在旅店住了很久也没能找到上家,就像我们现在找工作,一直找不到,钱也没了。只能扛起自己仅剩的一包竹简书回家。可是回到家,妻子也不理他了,父母也不跟他说话了,他觉得他完蛋了。可是作为大丈夫必须得做点事情,从此开始苦苦修炼。张仪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自己的驱动力,那就是不能被自己家人看不起,必须得做点大事情。后来读书多了,对一些事实开窍了,开始研究时局,最后终于得到燕国国王的重用,得以搅弄世界风云。

    美国国民之父林肯出生在十分贫苦的家庭,从小跟着父亲打猎砍柴为生。他上学的时间一共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他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自学得来的。林肯从小就有学习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只要能得到的书他都拿过来看,从最初的《圣经》《伊索寓言》,再到后来亲戚送给林肯的一本书《演讲课程》,具有诗人气质的林肯不断阅读书籍,扩大自己的失视野,这些书籍逐渐的启蒙着这个昔日小男孩。小男孩阅读不同的书籍,才慢慢的积累起来自己的一座宝库。这些书籍的阅读都为林肯未来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林肯的人生道路崎岖不可复制,关键是像找到像林肯那样的原动力,生存和理想。大学生活自然是美好的,若真能重新来过一次自然好,但是时间不可逆转,曾经的缺憾都可在以后的生活中弥补。

    回到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领悟了大学阶段带来的教训,该怎样在生活中运用才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再给你一次上大学的机会,你会好好学习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sj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