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国,南昌可能是最没存在感的省会城市,甚至财经作家叶檀曾将南昌列为“最无前途的十大中国城市”,引起本地媒体的强烈反驳。
南昌,古称豫章、洪都,因“南方昌盛”、“昌大南疆”而得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篇传世千古的《滕王阁序》让南昌名闻天下。作为建国初期的工业骨干城市,南昌诞生了新中国工业的五个第一: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代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可以说,无论是革命时代的“光荣岁月”,还是建设时期的机械制造,南昌都曾是教科书中的典范。
作为一名新南昌人,对这座城市最初印象并不太好。2006年9月,我背着行李独自一人来到南昌读书,当时南昌火车站正在改造,当我走出临时搭建的出站口时,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梦中幻想无数次的繁华街景,而是无比嘈杂错乱的景象。当晚,在我哥宿舍住了一宿,第二天才前往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公交经过红谷滩新区,路上见不到什么车辆和行人,给人一种下乡的感觉。
时间转瞬即逝,不觉已在南昌学习、工作、生活了整整十三年,期间虽然有三次机会离开南昌,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这座英雄城市,见证了她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年的了无生气的红谷滩已成南昌最为繁华的地段,赣江两岸更是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妩媚动人,被誉为南昌的“维多利亚港”。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这些年南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相对还是落后了。在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带来经济发展机遇的时候,与长沙、武汉、合肥等中部城市相比,南昌不仅没有占得先机,反而慢了半拍、落在了后头。
2017年南昌的经济总量才刚迈上5000亿大关,当年的“小老弟”合肥已达7000亿元,而曾经对标的武汉和长沙则已跻身“万亿GDP俱乐部”,南昌尴尬地跌落至中部省会倒数第二,仅比太原高出一截,只能和昆明、贵阳等西部省会一较高下。
今年5月,第一财经和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南昌位居二线城市,排名均落后于周边省会城市,位于全国城市34名。
在中部国家中心城市激烈角逐中,武汉、郑州已被明确为国家中心城市。合肥、长沙的落选也引发诸多讨论,而南昌连进入讨论的资格都没有。
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南昌不仅没能崛起,反而更加尴尬了。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三点:
一是痛在人才。江西省流出人数居高不下,人才大部分都去了周围省份城市工作。不但江西省内高校的毕业生留不住,在外省就读的江西毕业生,也不太愿意回来。无数身边的例子可以证明,南昌未能改变被珠三角、长三角“虹吸”的命运。
二是痛在产业。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分析说,南昌弱,弱在反映发展后劲的工业经济“体量不大、龙头不强、集群不多”。提起南昌,人们脑海中说不起一个能引以为傲的产业。反观周边省会城市,武汉的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全国知名,合肥平板显示产业、长沙的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均是省内的标杆龙头。
三是痛在交通。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通车时,《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张环江西城际高铁的图片。在周边省份高铁网一片黄色的包围下,江西绿显得十分孤独冷清。目前,江西仍然没有贯穿南北的大通道,只有东西贯穿的沪昆高铁。因为没有高铁,连我们单位的同事都不愿意去赣州出差。高铁对一个地方的影响可想而知。
不过,在发展中掉队的南昌,好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正在借鉴贵阳经验,VR产业正成为南昌“变道超车”的新动力。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曾说过,“新经济不嫌贫爱富,谁拥抱新经济,新经济就青睐谁;谁对新经济熟视无睹,新经济就远离谁”。
2016年6月,南昌市对外发布了国内首个关于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快VR/AR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以非常之策,成非常之事”。南昌的雄心是世界级虚拟现实产业中心,规划用5年时间,实现VR产业发展“千万亿”的宏伟蓝图,即聚集1000家以上的虚拟现实企业,培养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实现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产值。
马云去年在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开幕式上为南昌,为江西打CALL。“有人说江西没有VR人才,谈什么VR?我觉得,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VR人才,我们的世界并没有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未来的专家。今天的江西,正在打造未来的VR专家!”
期待南昌的精彩故事,祝福南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