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水电盐这样的东西是不能涨价的,一涨价就是不让小老百姓活了,生活必需品必须实施价格管制。
那么多年来食盐基本都是两块一包,显然,盐肯定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价格管制。很多人也觉得盐是必需品,必需品怎么能涨价呢,这东西就该国家管着。可是从今年一月起,国家甩手不管了,食盐可以自主定价,你爱卖多少价格都可以。很多人都恐慌了,觉着自己盐可能都吃不起了。事实是这样吗?看下面的一张图片。
文中指出食用加工盐的价格从2016年每吨1000元左右直降到500元左右。这让很多人觉得费解,卖多高都可以怎么反而降价了?
类似的例子是美国的“石油短缺”。石油的短缺持续了10年,里根总统只说了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个让无数人头疼的问题。他说:“从现在开始,我要解除一切针对石油产品的价格管制。”
就这么一句命令,一夜之间,“石油短缺”的现象消失了。
像盐,石油这样的必需品放开了价格管制,人们的生活没有变得更糟,而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令许多人费解。为什么?
对盐来说,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国家每年生产的食盐有4000万吨,而需求量只有1000万吨,严重地供过于求;第二,自由的市场竞争激烈,质量相同,只能降低价格增加销量,放开价格管制后的价格比先前还低也就不奇怪了。
对石油来说,因为有些油田重新开工了。这些油田的生产效率可能不是那么高,地底下的油可能比较深,要把油从地底下抽出来成本比较高,在价格管制下,那个价格得不偿失,所以他们停工了。这时候,由于石油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恰如其分的价位,这些油田重新开工了,供应增加了,所以短缺慢慢减少了。
价格管制的本意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好,特别是穷人的,但市场不是任人拿捏的,人也不是任政府拿捏的。人们会想各种各样的方法迂回地去减少价格管制的造成的损失。
薛老师讲过一个特别经典的例子,政府规定原来100块的房租现在只能收60块,定死了不能涨。穷人的福利似乎来了,可事实是这样吗?房东会坐以待毙吗?不会。人是追求损失最小的动物,既然价格不能变,房东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入住,你想租,可是对不起我不喜欢你;再然后,房租60块,钥匙40块,你爱租不租…
进行价格管制让房子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白白耗散了40元,但人又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减少这种损失,表面上房子的价格还是接近其价值,可是中间却产生了很多无谓损失,这中间的无谓损失显然是有成本的。就像有人说小偷并没有使社会的总财富减小,可是他们却没有看到小偷的存在增加了做锁的成本。
通过市场长期的博弈,人们最终会根据成交价最终得出一个平均价,或称为市场价。其实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公正的价格,是一个基于需求和供给关系得出的科学价格。人为的干预只会造成失衡,价格过高则过剩,价格过低则短缺。像春运的火车票,北上广深的房子一直都是短缺。
我特别赞成薛老师说的春运火车票该涨的观点。很多人不承认春运火车票是一种商品,觉得过年回家是刚需,那你为什么不在家呆着一直到下一个新年的到来,回家不是刚需吗?没有绝对的刚需,满足不了所谓的刚需,死也是一种替代品。
而黄牛的存在也是合理的,春运火车票涨价不过直接把黄牛的成本摆在明面上了。以价格来指导分配,或许残忍,但是会激励人、社会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至于春运火车票价格会涨到什么地步,市场情况和时间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
那为什么中国还有那么多价格管制呢?房屋限购,水电限费……这其中有很复杂的原因。最重要的有三个,第一,为了维持现有社会的稳定,放开价格管制要小步走。就像放开食盐管制的同时,实施方案明确,为确保盐价稳定,我省还将对35个国定贫困县的普通食盐供应实行政府补贴,普通食盐零售价格不得高于2017年1月1日之前的零售价格。
第二,大部分人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中,“你先走”同学的回答就特别一针见血。
第三,经济学无知。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个人利益,却没有窥见对国家造成的无谓损失。价格管制小部分人确实受益了,而大部分人还是付了与此前相同甚至更高的价格——管制价+黄牛价。此外,资源也被耗散了,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大原因,维稳、既得利益和经济学无知,随便一个都不是短期之内就能解决的问题。
全面放开价格管制是最终要达到的理想结果,价格管制从原理上说肯定是不对的,但把需要考虑的因素都加上,做决定的时候就没那么果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