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伟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63年出生,1988年开始倒腾邮票,三年内竟然赚到了10万元“巨款”,之后赵庆伟就和朋友在中关村开了一家计算机电源公司。
以上与赵庆伟的“捡破烂”发家之旅,毫无关系。
赵庆伟收破烂,可以说是完全偶然。
公司赚了些钱后,艺术气息浓厚的赵庆伟迷上了“老油画”,并且开始着手收藏。这一行为在当时其他人看来无疑在败家,但赵庆伟乐此不疲。
有一次,赵庆伟在一位古玩商那里买艾中信的画,古玩商就问:“他的手稿你要吗?”
赵庆伟一想,对啊!既然自己喜欢艾中信的油画,为什么不收他的手稿呢?当即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
买下手稿后,赵庆伟的心思就活络开了,他发现手稿内同样有表现出作家当时的创作意图,而且理解起来更容易,他从古玩商那里打听到手稿大多来自旧货圈,便开始在旧货圈子里寻宝。
“可能心理有一些复杂吧,因为终归自己喜欢这些东西,这么多年把它从各个地方筛捡出来,还是有点物有所失的。”在采访的时候赵庆伟这样说。
“收破烂”的经历对他来说充满着期待和惊喜。
2003年7月,以3.3万元从一家杂志社买来的积存了20年的33箱废稿,赵庆伟从里面找出了有石鲁、吴冠中、李可染、冰心等人名字的手稿,他惊喜之余却有更多的后怕,“如果这些全都送去打成了纸浆,那得多可惜啊!”
过了几个月,赵庆伟又从另一家出版社收了一批“破烂”,其中有大量著名画家的插图手稿,因为兴趣不大,他转手卖给了一个海外收藏家。结果居然卖了350万!
赵庆伟惊呆了,这些插图原稿竟然这么值钱,虽然带来的数十倍的收益,他心里却并不痛快,去找出版社社长说理,提醒好好保存文稿,结果社长根本当做耳旁风,该扔的还是扔。
这样的行为激起了赵庆伟的斗志,他不买就有很多东西彻底消失!
“没人在意这些记录着文化和历史的字纸,别人不要,那我就收!”
具有英雄情结的赵庆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的成就感,并且开始漫长的“捡破烂”生涯。
赵庆伟手下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有不少专门从事文化单位收废品的工作,每天总会有人打电话询问赵庆伟“某某单位又卖东西了,要不要?”
赵庆伟根本不考虑,全盘接收。他收藏模式有一个特点:走量!规模才能出效益,量大出好东西的几率才高!
如今,赵庆伟租的一栋别墅里,堆着100多吨手稿,100万张老照片,1万多幅油画,其中不乏冰心、吴冠中、王蒙等名人大家的手稿。
其中很多不乏国家档案级的东西,比如茅以升的设计建造并且最终又亲手炸毁的钱塘江大桥设计蓝图,“我估计这个早晚就是国家的,这个就应该在国家档案馆级搁着,不应该留在民间人的手里边,我们暂时替他保存一下。”
2010年底,因为手头太紧,赵庆伟举办了第一场“小雅·观心”拍卖会,处理一部分“破烂”,拍品中有1.4米长的周思聪素描、《半夜鸡叫》原稿等,这些被人瞧不起眼的“破烂”,最后竟然拍出了2000多万元!
更为令人说道的就是,赵庆伟在03年收到了莫言的《苍蝇·门牙》手札,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这本手札价格已近百万元,莫言得知后,表示不想让自己的作品被商业纠缠,让赵庆伟捐赠给现代文学纪念馆。
很多人觉得不可能,谁会将百万元拱手送出呢?但赵庆伟什么条件都没提,将
背着麻袋、开着保时捷“收破烂”的收藏家,很多人这么形容赵庆伟,有人说,如果赵庆伟开一家“手稿收藏馆”,肯定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
靠“收破烂”成为亿万富翁,并且成为一个名气斐然的收藏家,成功从社会底层华丽转身,世间致富有万千法,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