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努力阅读各种运营文章、运营书籍、听运营课程,查缺补漏,看看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里还有哪些缺失的地方、错误的地方,看看在实操方面又多了哪些工具哪些技巧。看得多了之后,有点混乱了。就像前几天朋友圈转发的那篇文章《看了100篇文案写作技巧干货,我终于不会写文案了》所说,当我看到一个JD里写到“搭建产品运营框架”的时候,我忽然有点懵B了:运营框架?一瞬间我脑子里蹦出了好多词: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分层、生命周期、AARRR、数据模型……嗡嗡嗡,嗡嗡嗡~
冷静!冷静!我可是有着多年经验的老运营了,经历过N个产品的从0到1的过程,不能慌~
从源头捋一捋。
由于不同产品的产品形态、面向用户有很大不同,造成了同样是运营岗,可能要做的事情却千差万别。比如电商运营和APP运营、游戏运营在运营执行上就很不一样,所以,运营框架这个东西,其实是没有一个统一模板的。但是在思路上,却有着相同的顶层逻辑。顺着这个逻辑去思考、分解,然后排列组合,就不难得出运营的整体思路框架了。
以上是我用PPT绘制的一张丑图。我的思路是这样的:要想得出运营框架,首先要明确两件事:这是一个什么产品?该产品的运营目的是什么?
明确了这两点之后,基于产品特性和运营目的,再去思考中间的环节:
1、要实现这个运营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要素?(比如,要有足够多的用户、有充足的商品、有优质内容、有好的用户体验、合理的价格体系等等)
2、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他们对于目标的实现都发挥着什么作用?(比如对于电商网站,足量的优质商品是吸引用户的前提条件)
3、基于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思考,利用这些要素实现运营目标需要经历哪些关键步骤?先后顺序是什么?(比如,先做口碑,还是先做量?)
好了,现在士兵有了,作战方向有了,接下来就该排兵布阵了。
比如UGC社区类产品。运营目标是海量用户产出海量内容,形成巨大流量池,最终实现流量变现。
这里关键要素有两个:内容和用户。内容是吸引用户的基石,但用户又是内容的产出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的关键步骤思路是邀请种子用户产出精品内容,然后再去传播、扩散,吸引更多用户进来消费内容、参与互动、产出新的内容,最终形成滚雪球式的发展。
接下来可以在脑海中进行运营预演,列出每一步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1、需要什么样的种子用户?用户画像是什么?去哪里找这些人?
2、精品内容的定义是什么?首批用户和初期内容决定了一个社区的基调,那么这个调性该是什么样的?
3、种子用户和种子内容准备好之后,通过什么渠道去扩散?
4、扩散给谁?(更大的目标用户群体画像)
5、如何让来消费内容的用户转化为生产者?(用户激励、用户分层、内容生态)
6、如何保持用户持续的活跃和生产、消费?(促活手段,转化手段)
7、有哪些外部资源是可以用的?(拉新渠道、合作资源)
8、有哪些运营工具是可以用的?(具体执行手段)
9、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10、从哪里可以赚到钱?做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人付钱?(商业模式、变现路径、里程碑)
基于以上的思考,你可以现在纸上绘制一个产品运营发展路线图,然后从中标记出关键的要素,进行分类整理,捋捋针对每个要素要做的事,并绘制出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一个运营框架就出来了。
用分类法去列的话上面提到的UGC社区框架里需要包含这几部分:
- 内容体系: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再生产路径是怎样的;
- 用户体系:用户从拉新、消费内容、产生互动、生产内容、成为KOL的成长激励体系,用户分层运营;
- 扩张体系:有哪些渠道和路径可以实现内容及用户的量的提升,比如分发渠道、合作伙伴;
- 运营手段:实现目标需要用到哪些运营手段,比如活动运营,比如数据运营,比如产品改进。
- 阶段性目标:有目标里程碑才有干劲,才能根据目标及时调整运营步调。
至于最后框架文档做成什么样子,就看个人习惯了。有人习惯思维导图,有人习惯用PPT画逻辑关系图,也有人习惯用文字表述。
(欢迎探讨,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