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方海东老师的讲座——《班级建设“点”——“系统”》,这是第二次,方老师依旧是那么的幽默、那么的洒脱、那么的有力量。他,是一位名师,更像是一束光源,照亮了在场的每一位。
一个班主任仅仅是把一群孩子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万事大吉了吗?我们要厘清一个好班主任究竟会什么?会上课和会带班,协调好教学,协调好家校,协调好科任老师,协调好师生,通过表达、沟通、分析、判断、引导和实践,理顺这一切关系,关系通了,许多困难消弭于无形,反之,往往会横生节枝。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同一件事情,采用的教育方法不一样,思维的点不一样,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最终,我们的处理技巧和处理结果也是形态各异的。
一、从“点”入手,看见具体的教育
我们的班级建设,是由无数个看似很小的“点”所组成。一次次的班级活动、一节节的班会课、一篇篇的周记、一页页的读书感悟、一句句的励志故事......用这些看得见的活动,用这些听得见的声音,循序渐进中确定班级这艘航船前进的方向和最终抵达的港口。方老师点“赞”追光,每天给彼此一份惊喜,追光的生活更明亮,培养孩子用“欣赏的眼睛”看世界。在生活中,应该满满是教育的痕迹。生活即教育,我们才可以看到孩子成长的样子。生活需要折腾,教育需要仪式,教育有了仪式感,生活就有了价值感。每次大型测试后,给孩子们颁发不一样的奖杯——追光者、追光千里杯、追光潜力杯;邀请孩子们最想见的嘉宾来为孩子颁发心仪的自制奖状。我曾经让孩子家长给孩子亲手写奖状,写上祝福、写上期盼、写上了对孩子满满的爱和对孩子坚持追求梦想的鼓励!亲手颁发给孩子,感受父母对自己的认可,觉得我还是蛮有价值的,悠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班级和家庭的存在感。“点”的教育,着眼于目标,关注到方向,有效去实践,引导好学生,深入去影响。
二、以“线”为联,看见教育的过程
无数个点点,用“线”加以穿联,贵在过程中绽放的精彩和带给孩子们美的享受。方老师以“集体荣誉感”为例:通常我们通过说教“集体很重要”,讲故事“个人和集体”,举行活动“集体比赛”,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生成集体荣誉感。可是我们究竟思考过产生这些的背后吗?我们究竟思考过它最深层次的根源在哪里?一个集体它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所组成,同时它又是为集体中的个体服务的:我是什么样子?我们集体是什么样子?集体给我带来了什么不同?集体给我带来了帮助,我喜欢我们的集体,我以这个集体为傲。一系列的核心,主题的分层,感受到的是:我的特点,集体的温暖,集体的与众不同,集体的承担和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安全感。在这些众多的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特点,也明白了自己特点在群体中的作用,集体会影响一个人成长,集体是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支撑。这条“线”,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过程,看到了对孩子们品质培养的思维。难怪方海东老师说:“集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与众不同”!
三、以“面”场,看见教育的导线
班级建设,由“点”连成“线”,无数根的“线”织成了“面”。以“面”为场,在“场”内进行品质的培养,多次的碰撞,荡起层层涟漪,激起浪花朵朵,共同营造温柔而有边界的班级生活。方海东老师以“班级规则的建立及纠错机制”为例,首先是班级规则的概念解读,接着是班级显性规则的建设和班级规则纠错与调整,最后是班级隐形规则的遵循。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教育孩子的主导线:是什么 →怎么做→ 什么样 →会如何。做好“面”的教育,关键是“懂得”,“面”是一个“场”,是一个人成长的一个大“场”。
朱利叶斯.欧文说过:“目标决定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追光,打好人生的底色,成为一个发光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