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作者: 电脑线圈 | 来源:发表于2015-03-13 08:24 被阅读766次

    摘要:你是否会感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世事变化无常,但本文试图用法国心理分析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mirror phase)来探讨作为演员的自己和作为观众的他人之间的互动。希望你读过之后能选择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不要永远被别人左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以上是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卞之琳的代表作《断章》。这首短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你在充当观众、观看别人的生活的同时也是自己生活的演员。别人常说人生是个大舞台,有人能很好的塑造自我角色,生活顺风顺水,自己的人生从各方面都很精彩,获得了他人的鲜花和喝彩;有人只能在他人的舞台上充当龙套,甚至一句台词都没有就匆匆下场。然而如果不把整个社会当做春晚那样的大舞台,而是把每个人的生活尽可能从整体中分离出来,不难发现即使是再平凡的人,也在属于自己的小舞台上扮演着主角;即使没有别人的关注,他也能自己为自己喝彩。

    然而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总需要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流,因此自己的舞台和别人的舞台相互交织,自己也在按照观众的要求或者导演的指挥去表演。电影《楚门的世界》和动画《千年女优》深入浅出的表现了这一点。《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身边总有一些戏剧化的场景——初恋女友突然失踪、溺水的父亲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他曾经尝试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却似乎总也走不出去;最后他发现原来身边的事情全是一场戏,周围的人都是演员,每天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对着自己。《千年女优》更是利用动画将“现实”生活和各种戏剧镜头穿插到了一起,以至于观众如果不小心就会混淆两者,最后不得不习惯无时无刻都有可能被喊“cut(停)”。特别是当看了电影《黑客帝国》或者《极光追杀令》后,你可能会感到莫名的恐惧: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是否有真正的自由意志?而电影《喜剧之王》中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演员的自我修养”,即无时无刻不去主动角色扮演,哪怕最后可能会丧失自我,或者搞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

    究竟我们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演还是在为了满足作为观众的他人而表演?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给出了我们一个悲观的答案:我们的生活不过是“它者导演的‘木偶戏’”。这里的它者我认为指的是类似超验的意识的总和。当儿童度过了与母亲融为一体的现实界、经历了由分离带来的丧失感后,同时也开始进入从想象界到象征界的阶段、开始有了镜像中的“我”和它者的概念,获得了运用语言和他人交流的能力,但这种获得是以向语言结构(它者的载体)放弃一部分权力为代价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镜像中的我究竟是不是我?拉康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通过这个镜像中的我获得原本是无的“我”的假象,这里的镜子可以是儿童时期真实的镜子,也可以是社会他人的目光和界定。当我们描述自己的身份时,我们说自己是学生、是医生或者律师,我们在描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当我们说自己是父母或子女时,我们在描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那么真正的我、不依赖于社会他人存在的我究竟是什么?拉康认为潜意识的存在就是对人类主体性的一种反讽。我们不得不依赖他人定义自己,不得不按照他人的期许去表演去适应这个社会——如果自以为是,就会成为“疯子”。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是愿意一直表演下去,还是愿意走一条寻找“我”却有可能被称为“疯子”的道路?

    那么你对人在社会中的表演有什么看法?你是一个好的表演者吗?欢迎回复分享!

    心理,表演,拉康,社会,自我

    相关阅读:

    镜中花,水中月--绫波丽与镜像阶段

    EVA,窥见深渊中自我的镜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电脑线圈:@defaust 嘿嘿,这篇文章只是在看到附上的两篇文章后抱着震惊写下的感想而已,果然伟大的作品在于开放性,终生为EVA厨。

      本文标题: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yb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