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作者: 初柒的杂货铺 | 来源:发表于2020-09-19 21:45 被阅读0次

    01、深度点评,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今天接到十三夜老师的邀请,参加了她的点评官预备营。

      之前跟十三夜老师学习的时候,发现她的文学素养很高,在改文、点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不足。这一次能够接到她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

      但我也因此高估了自己的点评能力,总觉得一直在参与点评相关的工作,上手应该很快。所以没有接基础班的点评任务,而是接下了故事写作班的作业点评任务。

      虽说只有两篇文章,老师给我们预留的时间也很多,但当我真正打开文档,准备动手的时候,脑袋空空,无从下手。

      之前的点评,我们都是根据文章逻辑,立意,以及文笔是否通顺来判断文章好坏。这一次却要从头开始修改,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不仅要指出问题,还要给出修改建议。除此之外,十三夜老师的点评例文中,还有学习建议,两厢对比,高下立判。

      所以,一篇文章我反复读了好多遍才敢下手,改完以后看看时间,一篇文章居然用了45分钟,比我写一篇文章的时间都要长。此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同时也是庆幸的,我相信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下,人的进步一定是非常快的。

      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她也是在点评过1000多篇文章后,才对点评有了系统的认识。现在的我们刚刚起步,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再者,因为之前一直参与各种点评,对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理解非常深刻,这就是我的强项,接下来只要针对弱项强化训练就好啦。

      这样一想,我又充满了斗志。学好一个技能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办法。

    02、为什么我更喜欢《盗墓笔记》?

      之前为了参加活动征文,我又把三叔的《盗墓笔记》刷了一遍,顺带着看了看《鬼吹灯》。

      虽然有很多人说,《鬼吹灯》才是这类书籍的鼻祖,但我却更喜欢三叔的文。原因无他,就是接地气。

      《鬼吹灯》的背景设置是八九十年代,主角参与活动主观目的性太强。反观《盗墓笔记》,吴邪的成长,更多的是一种裹挟,是被推着走,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

      就像小时候我们总盼着长大,长大后却又害怕变老是一样。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牵一发动全身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去做各种选择。而在这些选择的背后,面对的是不同的结局。

      吴邪被裹挟着快速成长,当他被迫戴上三叔的面具时,引发的是读者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们又何尝不是戴着一个个面具,扮演一个又一个的角色呢?

      这也就是最近听的课程中老师一直在强调的内容,当你打算写文章,准备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要想清楚他要的是什么?读者要的又是什么?

      读者翻开一本小说,自然而然就把自己代入到主角的位置,跟随主角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只有在这段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人生中,让读者感到“爽”,感到满足,你的文章才算是成功的。

      同样的,放在现在依然火爆的新媒体文中,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读者跟着文章来思考自己。你要点到他的痛处,才能让他记住,才能引起他的共鸣,从而为你的文章点赞。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没关系,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比如今天我想到了代入感,是不是就比昨天的我进步很多了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碎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yy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