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称之为: 善于捕捉生活微光的野生作家赵松先生2020年2月在上海出版社发行了一本新作《隐》。
这是一部以《左传》为底片,力透纸背,重新曝光的东北乱炖。
它赋予了时代气息的一壶老酒,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作者通过截图、利用切换、和定格,以特写的形式,以点带面,既涵盖了春秋时期的辉煌,又以细腻的笔触,立体的勾画出个人的命运与一个时代的微妙关系。有情有景,情景交融,痛快。
我喜欢点上一支烟,泡上一杯茶,一个人静下心来,从《隐》开始,放眼过去,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晏子的睿智和远见,体会到了子路的为人处世和举止做派,同时也感受到了孔圣人的豁达和文采。
细细品来,到处都是文化,章章都是故事。
三千多年以前,我们就把隐忍当做一种手段,一种艺术,让它凌架于智慧与公平的头顶上。以礼让的姿态来点缀着自己的高贵,可谁又能真正参透在这彬彬有礼的背后,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你争我斗。
这就是春秋文化吗?那你也太肤浅了。当人们还在为张英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六尺巷子而津津乐道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它与退避三舍,又何其相似乃耳?
退避三舍,一个被文化人都要用烂了的成语,就让我拿它在当一回敲门砖吧。
【一】
春秋的时候,四大强国之首,晋国国王的小老婆骊姬为了母以子为贵,千方百计想让她和晋献公生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
于是多次陷害晋国大子申,听信了他谗言的国王晋献公,杀死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历经千幸万苦,重耳终于逃到了楚国。楚成王心思缜密,他料到重耳日后必有所为,于是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到晋国当上国君,该怎掉了报答我呢?
重耳略加思索道:美女待从、奇珍异宝,大王您应有尽有,晋国乃是个不毛之地,哪有什么让您看上眼儿的礼物奉献给大王呢。
楚王道: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你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微微一笑,他回答道:托您的福,如果真的能够重返国都执政的话,我愿与贵国交好。
倘若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戏剧化的桥段来了。四年以后,晋献公的二公子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坐上了晋国国君的龙椅。
并且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代君主晋文公。你还别说,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很快,到了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卫国的城濮相遇了。晋文公为了实现他曾经对楚王许下的诺言,立即命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将领子玉是一个彻头彻尾有勇无谋,刚愎而无礼的匹夫,当他看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率领部队全速追击。
而晋军正是利用了楚军飞扬跋扈,傲慢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春秋时期十大著名战役之一城濮之战的全面胜利。
【二】
这绝对是一个耳濡目染的典故。可事实上,当人们以为我拿它凑字数,混吃混喝的时候,我想请问有多少能够领悟到它是卧薪尝胆的孪生兄弟。堪称隐忍的典范,礼让在先的楷模呢。
我常常困惑的是,隐忍和礼让作为儒家思想的中庸脊梁,它却能让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漆身吞炭,无怨无悔,死心塌地的去杀人。
甚至在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报仇雪恨。以至于滑稽到以剑击衣,不把赵襄子的衣服鞭打成百叶窗而死不暝目。
这是民国版的阿Q前置吗,还是自我安慰,青史垂名,也许都不是。我们把它当做隐忍的最高境界,我们用哲学的观点去理解他,包容他,甚至去赞美他,这也是一种文化的精髓。而且独秀一枝。
同时,让我联想到了这两天大衣哥朱之文的尴尬。当人家把脚都踹在他家的门上时。他却再三为对方辩解说踹门的人喝多了,自己又睡着了,没听见。
所以人家就踹门了。都是老朱家人,乡里乡亲的,干脆就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了。
可之前,大衣哥在网上曾经发文表示: 我降低底线,但是不能认为自己没有底线,我忍气吞声,但是你能认为我没有知觉吗。
虽然我们从这话里看到了一点点愤怒的情绪。可仅仅是一点点小情绪,然后,又在潜移默化中掉在了地上。难道说大衣哥他老人家在乡里乡亲们的劝阻下,突然间幡然悔悟,忍为高,和为贵啦。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耻辱。当《人民日报》强势发声,莫让善良变成忍让。
当人民警察将无理取闹的两个肇事者刑拘起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被欺负的大衣哥,在网友们的舆论支持下,终于获得了正义的帮助,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件事情没有被爆光呢,如果大衣他生性懦弱,在乡里乡亲面前他除了百般迁就,就是一忍再忍。结局又会怎样呢?
我也多次耳闻,每当大衣哥被人欺负的时候,他都选择了我忍。而且一边忍,一边还在默默的尽己所能帮助村里的建设,即使如此,又有多少人,哪怕就是说他说一句好话都应该吧。
正是因为村里没有几个人,甚至说根本就没有人帮他说一句话,所以他也只能忍吧。
尽管大衣哥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这种逆来顺受,礼让在先的处世哲学他学会了多少,又害了多少人?
【三】
历史的沉淀,让我们循规蹈矩的沉醉在3000多年以来的意识形态领域里。这个框架中,隐是一种美德,忍是一种哲学,让是一门艺术。
但是,当以美国为首的英国、意大利等一些国家还在肆意抹黑,甚至以为只要他们愿意,八国联军都可以卷土重来中国的时候,我想人都应该长点心眼儿,退避三舍,是一种文化,一种礼让。但也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一种警告。
中国有句俗话: 当我们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无需再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