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总是夹着一页纸,上面摘抄的是一句,我喜欢的作家尼采的一句话: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一切生活。
一点一滴的时刻,一分一秒的美好,故事中迈进,尝试中修炼,结果如何,却自在成仁。珍惜每一个瞬间,总是那么多纷繁错杂,或许,成长远远不止刻意追求......
在书桌旁坐下来,泡一杯茶,摊开褶皱的本子,生活中的苦涩、无助、激情、希望,一并肆无忌惮地在我笔端流淌,对生命的一种重新探视和对成长“不负责任”的剥削,一幕幕飘在眼前。
那天,已经在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支教的朋友发来信息:“很怀念,很想重新开始。”和她是2019年的冬季在兰州认识的,和我一样,都是热爱公益,喜欢支教,敢于尝试生活的青年,可以说是大部分人羡慕的对象。从她的语言里,不免有些担忧和困惑,而这些担忧和困惑大多数来自于生活中的繁杂琐碎和成长中的求而不得和求之不能。它们,就如一粒粒细沙,逃窜进了行走的路途,落在身上没有重量,甚至不值得一提,可却粘在了每一个成长的片刻,苦恼,无助。
五年前,我奔赴公益,选择公益。在这里,我没有同学,没有亲戚,有没有丝毫的经验和资源,在这一方天地里,更别谈得上有几个互助的同仁。后来,我尝试搭建了自己所属的宁夏的青年公益队伍,时不时地在拉上一些大学生,一起做做事情,一起尝试迈出,公益就成了我书写孤独的一支笔。为给自己鼓劲,我在公益中,不仅记住成长,也记录生活中快乐的事,还开辟了大学生他乡支教行,尝试成长。一次次用着特殊的方式记述快乐,再不断回味其间幸福,让我多了一丝新的面孔,面对在陌生环境生活的艰辛。
网络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样也开创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从信息到电话,从QQ到微信,从语音到视频。每一天,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中进进出出,人来人往,从凌晨到黑夜,人声喧嚣,好不热闹。在这群来去匆匆的人群中,于我而言,有一位略显不同,总会变着法子,在同你的成长中,撬开更多的空间。从一句简单的问候语“你好”,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去理解这一章节”,再到一个观点的理论,......她总能认真地记录生活,体悟人生,思考的布局、结构也比原来更合理、完整,甚至是对话都更加用心推敲。
在一个普通的青年分享中,我看到了为成长的步步责任和对机会的把握。青年冲“浪”,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欢乐,可总有一群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那几分痛快和惊喜,他们的尝试和分享是带着目标、藏着信念的。一个普通的青年,在普通的生活上,修炼着一颗努力认真的责任之心。我想正是因为这份责任,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回望尝试走出去的路,我这棵稚嫩的小草,飘摇不定,若是被人不小心踩一脚就会骨断腰折。我清晰地记着,自己曾经和朋友们一起走过的地方,繁华的,贫穷的,先进的,落后的,一次次地站在人群里,兀自品尝人生百味,时时都给了自己无数的依赖和痛击,但从未有过凄寒。
“春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曾经,读到郭小川的诗句,只觉得优美,充满人生哲理。如今,再读,已是忘记时间,只看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