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北方的小朋友是不是被鞭炮的声音吵醒的呀?

反正田老师是的!作为一个需要安静的工作的环境的园丁,和一个睡眠质量极差的年轻人,这一天过的真是苦不堪言。哈哈~
不过,为了保护环境,很多城市都禁止放炮啦~ 能够在家乡感受到年的氛围,仍然是一件快乐的事。
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是一个充满回忆的日子。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写了一首《祭灶诗》,说的就是小年的故事。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中国人有“进入腊月就是年”、“过了腊八就是年”说法。人们更习惯“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式进入“年”——“春节”的准备。可以说是整个正月天天过节,各有风俗讲究。
年前传统活动安排有迎新(忙年)歌谣,各地的基本内容相近。但由于各地风俗不同,配以不同方言乡音,颇有味道。
北京人忙年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山东忙年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迎福、拜年)。
陕西忙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接神、拜年)!
河南忙年歌: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稻鸡,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九,贴门旗儿(门神)。
年来到,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婆要个煊(xuan,温暖)棉袄,老头要个新毡帽。
湖北忙年歌:
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洗金漆(洗澡),二十八刜(fo,切割)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方言读yā)鐤罐咵(年夜饭)。
年初一,开门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

小朋友们今天是怎么过小年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