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家庭该如何积累财富,钱从哪里来?这是本书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作者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寻求百姓最关心的热门问题,却通过专业的实地调研、数据整理等工作试图给出明晰的回答。作者和他的团队从宏观、行业、城市、资产四个角度,按照如何赚钱的逻辑,回答了做什么职业、入什么行业、在哪里赚钱、选择什么样的房产,以及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资产配置等问题,为普通百姓提供一份中国家庭的财富解决方案。作者希望,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历、能力、城市位置、家庭出身,选择合适自己的行业、城市、资产配置方式,找到个人的财富增长之路。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是要做“普通人的财富决策编年史”,所以,本书注定会是一个系列。
第一部分 宏观背景
全球多数国家财富差距日渐悬殊。举例来说,1980年,全美国最富有的1%和10%的人群分别拥有整个社会20%和60%的财富;到了2014年,这两个数字变成了40%和73%。而50%的中下层及底层美国人,拥有的财富都不到全部社会财富的1%。
2013年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来自两种力量:城镇化和全球化分工体系下的工业化。2013年后,我国工业化基本完成,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从工业化驱动模式转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驱动的模式。服务业对人口密度和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中国进入以大中城市为载体的城市化2.0阶段。2013年后,中国城市出现的大中小城市普涨的局面已结束,自那之后,大城市领涨,大中城市跟涨,小城市微涨的情况将成为常态。
2019-2020年,中国进入万亿美金社会,但是也面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问题(世界范围看,中国经济增速不慢)。从资产价格上看,股票、债券、房价、人民币汇率都是上涨的。中国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创新能力的相对不足,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短板。目前看,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技术有35项,它们是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短舱、真空蒸镀机、手机射频器件等。
第二部分 行业和职业
职业选择是重头戏。全球普通人70%以上的财富来源是劳动所得。由于人工智能,可编码、可重复性劳动特征的职业(电话销售员、保险理赔师、出纳员、信贷分析员、簿记、会计和审计职员、收银员、厨师、秘书/行政文员、服务员、工业卡车和拖拉机操作员等)快速贬值;另一方面,中国进入万元美金的中产型社会,“怕死、爱美、孤独”的消费趋势创造了更多有长期复利效应的职业机会。比如,医护行业,心理咨询、医美行业、宠物经济、健身教练等。
我们要把精力集中于需要创造力、判断力、社交力的部分,提高这些“不可编码”的技能溢价。选择“推石头”的山坡职业,还是“滚雪球”的赛道职业,将决定你一生的道路。
第三部分 城市选择
“城市决定着你财富的上限,也决定着你财富的下限。2019年,中国最先进的北上广深经济密度为2亿-3亿美元/平方公里,新加坡、首尔为5亿美元/平方公里,东京为7亿美元/平方公里,纽约接近10亿美/平方公里。“聚集”仍然是中国城市人口的发展趋势。而万元美金社会的城市选择拐点,就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大城市有规模效应,出现规模溢价;有知识外溢效应,人力资本成长更快;有专业化溢价,专业化需求更大,愿意支付的溢价更高。
第四部分 房产选择
从全球来看,截至2017年,全球股票、债券、黄金、房地产等资产加起来大概是340万亿美元,仅房地产一项就有168万亿美元,占全球总资产的一半。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房地产的实际价值,仍然取决于经济增速、城市化水平和通货膨胀情况。房子的价格反映的是放在所在土地的价值,它来自土地上的经济增长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于房产就是投资于这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股票”,买它就是买城市的增长。从发达国家发展轨迹来看,当人均GDP到达1万美元时,往往伴随快速城镇化的结束,当然,也伴随着房价整体快速上涨的结束。依据本书的研究,房价增速=经济增速+通货膨胀速度+城市化速度。
大城市房价高的原因可能有:时间溢价,快捷方便;阳光的溢价,环境、温度等;更多的发展机会;配套的溢价,医疗、教育等。
第四部分 放弃幻想,坚定信心
对内,中国的经济虽已放缓,但是长期来看增长潜力巨大,仍然长期向好。对外,中美经济合作博弈竞争的格局将长期化和常态化,中国人应放弃幻想,坚定发展信心,坚定走自己的路。
长期来看,中国中产化的消费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数字化的技术变革成为行业变化的基本变量;短期来看,给定的经济周期谷底徘徊的现状和经济翻番的目标,在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0年面临着的宏观面的适度放松(这已被部分证实)。
“任它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不管外界环境如何,每个中国人应专注于自身人力资本的升值,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在城市选择、职业选择、房产选择和其它金融资产配置方面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为未来做好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