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阿源在教学领域可谓有所建树,但他没想到,有一天还会涉足商业。
阿源跟陈主任混得很熟,经常一起喝酒,有时还会去做做足疗。
快要放暑假了,一天,陈主任对阿源说:“李老师,要不你开一家文具店吧。”
“开文具店?”
“对啊,你看,高步镇现在就只有‘三味书屋’一间文具店,我们学校的人要到镇上购买文具和书籍,多不方便,要是冼村也有一间,生意一定不错。”
“嗯,有道理,但是我能行吗?”阿源信心不足。
“可以的,有空想一想。”
阿源知道文具和书籍是有得做的。于是,他跟阿华商量。
“你考虑好,就去做吧。”阿华鼓励阿源。
“我和你都做老师,没时间看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可信任的人啊。”阿源说。
阿华想了想,说:“要不,我跟我弟弟阿盛的女朋友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把她请过来。”
阿盛自从在喇叭厂出事后,回老家待了半年后,又来到东莞,鸿哥介绍他去一家药店做店员,他在做店员期间认识了一个河南的姑娘,现正在拍拖。
这个姑娘阿源见过,她叫春泥。
她是一个商场的店员,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阿源心想:要是春泥能来帮忙,那是再好不过啦。
阿华把想法跟春泥一讲,春泥满口答应了。
说干就干,阿源挑选了一间位于冼村市场旁的商业街。
这个商业街是新建的,南北走向,一排商铺共有十二个,每个商铺架空,有上下两层,空间和面积都合适。
而且现在只有最北面的一间租了出去开药店,人气并不旺,所以租金也不贵,仅需每月一千三百元。
阿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靠近药店的那一间铺面。
店面选好后,阿源、春泥两个人利用假期,采购货架,入货,上架等,终于赶在开学前营业。
开学了,陈主任叫阿源准备了各个年级的教辅资料,然后分发给各位任课老师,老师确认后,阿源立刻去备货。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纷纷来到了阿源新开的文具店,店里忙着不可开交,阿源和阿华一下课就去店里,甚至还把阿盛也叫过来帮忙。
后来为了更好地管理文具店,阿源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转让了一半股份给阿盛和春泥。
后来阿盛和阿源熟悉了市场后,又开了一家分店,开始做单位和工厂的劳保文具生意。
总的来说,在冼村学校任教,阿源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有了各种不同的资源,赚钱的机会更多,所以他并不在意自己代课教师的身份。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