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阻塞在家庭
作为八零后,家里姊妹比较多,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在我的记忆中,上小学之前,打扫院子、收拾屋子、给猪和牲口喂草等力能所及的家务活几乎都是我们姊妹完成。上学之后,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写作业,而是帮家里人干家务活。夏天,要给牲口铲草。冬天,到处扫落叶,用来喂牲口或者煮饭用的燃料。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周末和放假。每到假期时候,很多农活等着孩子们帮忙。农村的孩子,几乎都会干基本的农活。当时,家长没有先进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只知道孩子必须要吃苦耐劳,要学会基本的农活。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是特别的强。正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很多农村孩子走出了农村。
而现在,为了让孩子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多数家庭选择把孩子转到条件优越的学校读书。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读书,还是读书。家长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照料。这样,孩子除了学校读书,就是家里读书。孩子被剥夺了劳动的机会。作为农村的孩子,不知道农村的农作物怎么种?
不知道家中的地有多少?不知道农具如何使用?最简单的家中的家务都不会做,也没有机会做。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做,而是家长害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不让孩子去做。家长承担所有的家务活和农活,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家长却不知道,学习不是拼时间,大脑也要劳逸结合。
现在,国家重视劳动教育,并且是以设置课程的形式出现。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如何实施劳动教育,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在实处不走形式。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探索劳动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课程内容。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孩子的劳动能力,开设了家政课程,开发了校园小农场等等。国家和学校层面重视劳动教育,如果缺少家庭层面的重视,就会让劳动教育的效果大大折扣。家庭层面应该做到:
首先,改变家长对于劳动的错误认识。很多家长认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让孩子远离体力劳动。而一个孩子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孩子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关系不是最大。教育孩子的成功就是孩子能够幸福,并且能够给为社会带来贡献。我想,一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孩子,无论有什么样的工作,都很难享受到幸福。孩子的成功过程就是一个独立能力形成的过程。适当的劳动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业的进步。而家长认识的改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让更多的媒体参与进来,让所有的人认识到劳动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劳动课程从孩子做家务开始。无论学校开设什么样的劳动课程,进行何种形式的考评,学生不行动,都会沦为一种形式,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劳动课程的开发和提升,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监督。
最后,家校合作开发劳动课程。劳动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学校只有和家长合作,才能够把劳动课程落到实处,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获得劳动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