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奈
“孩子一点也不听话,我真是没法了。每天写个作业就是磨磨蹭蹭,不催着不交作业。天天就是拿着手机玩游戏,说她也不听。现在我跟孩子她爸都出来打工了,天天给她打电话她不接,发微信她不回。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都能从家长那连珠炮式的语气中,深切感受到她的无奈和焦急。
停课不停学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当中,家长们临时变成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而孩子们也从来没有如此光明正大地“使用”手机。家长和孩子在这样的时局变化当中,角色在变,学习方式在变。挑战面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成长。
孩子们果真能利用手机按部就班的学习么?学生的性格不同,有人专注,有人散漫;有人高效,有人拖拉;有人是真心实意地学,无需提醒的自觉;有人则是装模作样,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时刻提醒,还有人干脆就是不学,作业不交,签到打卡与他无关;学生的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千差万别,学习效果也自然天壤之别。
(二)接受
那么,作为家长,你首先要判断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类。
学习主动,自觉性强的孩子最省心,这类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会促使他们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时会有强烈紧迫感,计划性强,这类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优异,是真学,不需要父母过多提醒,他们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这类学生相对很少。
另一种学生也学,但是需要家长或老师严格的监督。他们学习的驱动力来自于外界力量的约束或干预。这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兴致来了,会全神贯注,情绪不好,可能就容易分神,自我放弃。家长们要经常给这类孩子不断补充能量。
有的是假学。早起背书打卡,她(他)也许起的很早,签到完毕,又接着睡到日上三竿,或者背书时了草应付,只重形式,不问结果。作业嘛,交了,抄的。这类学生缺乏责任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游戏。
压根儿不学的学生最令家长头疼。这类学生不仅缺乏责任意识,而且不懂感恩,父母的暴跳如雷对他们就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了,自然很难改变。不要以为总是孩子的错,家长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目标观念,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感恩意识,大了只能是徒然叹息。
(三) 改变
有果必有因,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全是孩子的错,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如果你再用了错误的批评方法,结局可能更糟。
上面打电话的家长,常年不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宠溺,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用她妈妈的活说,她爷爷奶奶管不住,她和爸爸也管不住。
因为疫情,今年和孩子呆在一起时间长一些,但相处的过程很不融洽,经常因为孩孩子的学习发生矛盾,甚至于有一次孩子爸还动手打了孩子。初二的女孩子啊,竟然用打这种方式,结局当然不妙。所以父母出门打工后,每天电话微信,孩子就是不接。他们只能干着急,束手无策。
我觉得他们压根儿不了解孩子。她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在学校里相对来说还比较守纪律,也知道学,就是自律性差了点,管不住自己。需要经常给她谈谈心,鼓鼓劲,聊聊身边的榜样,谈谈将来生活的向往,你没有一句讲学习,但孩子知道句句离不开学习,所以,她能接受并安心完成学习任务。
初二的孩子,她能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吗?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懂感恩。
虽然我们都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又有几人能愉快地接受呢。有谁愿意开开心心地接受每一次的指责呢,善意的提醒和批评可以有,但如果成了生活必需品而成了常态化,别说孩子,大人也受不了。她逃避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去接电话呢。
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将心比心,考虑她的感受,越不接电话,她越打。越是气不打一处来,就又有了各种孩子接受不了的微信留言。
我建议她改变一下方式。既然孩子都不接,那你最近就不要再打了。隔一段时间,你把你们辛苦劳作的照片发给她,不再喝斥她,你也可以把对孩子的思念和担忧写成日记,你也可以记录自己的焦急和无奈,在合适的时候发给孩子。
发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甚至于发火恰恰证明了自己已无力解决问题,证实了一种无能和妥协。家长带着强烈的情绪跟孩子说话,也无异于煽风点火,把孩子的不良情绪也点燃了。
你想让孩子心平气和的接受你的某种观点,你也应当有点智慧,在恰当的时机,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流。要改变孩子,家长先要改变自己。
(四)学习
孩子们需要通过学习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家长们就不需要学习吗?孩子你管不住了,去琢磨琢磨原因在哪?试着去了解孩子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去想想更好的解决办法。
教育从来都没有一种万能的方式,别人的成功教育对你的孩子未必有效,你得用心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能照搬别人的教育方式。
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需要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同样也需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让自己更了解真实的孩子和真实的自己,学习,才能让我们更接近真相,更有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