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陪孩子在沙坑或者公共区域玩的家长们,很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有的孩子属于“攻击性”一方,有的属于“被攻击”的一方。几个回合下来,家长们心里免不了不愉快,要么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总是这么丢脸呢,总是伤害别人;要么觉得,怎么自己的孩子这么没用呢?总是受欺负,以后在社会上可怎么办呢!
【鼎典美育】如何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在面对孩子打人这一类“挑战性行为”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但是要接受的是,他们有了某些坏的行为” 。我们成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我们需要想办法帮助他改变这些坏的行为,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守护者。守护者不仅要会爱,还要会指引他知道他哪些行为是错的,是需要改变的。
那,什么样的行为是“攻击性行为/挑战性行为呢?”
1. 会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
2. 对外在环境和玩具造成伤害的行为
3. 对孩子自身造成伤害的行为
然后,琢磨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产生这种行为呢?
1.首先就要看这个孩子年龄段和其发育阶段。2岁左右的孩子脾气大,任性,认为一切都是我的,看到的一切都是我的。这是因为他们刚刚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再例如6岁的孩子,会很焦虑。有的孩子会喜欢把幼儿园的东西偷偷拿回家。这也是正常的。成人不能因此就给孩子贴标签。往往父母认为孩子是怎么样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会成长为什麽样的孩子。因此,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潜意识哦。
2.个性的不同。每种气质类型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是很大不同的。怎么来引导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需要智慧。
3.基本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当孩子出现挑战性行为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他饿了,冷了,累了才造成的行为失常。
4.健康问题:身体不适/出现过敏症状,脾气变得暴躁。
5.家庭/幼儿园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对待孩子的某些行为要达成一致。这种挑战性行为是否只在家里出现,或者只在幼儿园里出现。如果只在幼儿园出现,那么说明他在幼儿园有困难,没法融入集体。考察孩子在幼儿园与其他孩子的关系,以及在家里与其他孩子,兄弟姐妹的关系如何。如果与兄弟姐妹关系有困难,则在幼儿园可能有相同行为。
6.行为的持续时间
7.学习到的行为
其次,成人(父母/老师)需要内省的是
1.自己做的是否有助于改善他的行为。孩子会模仿你做的,而不是你说的。
2.成人的语言,行为是否给孩子提供了清晰的界限。某个行为的界限,如一个孩子用铁锹乱扬沙,你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铁锹要休息”。一定要给予孩子行为的界限,但要注意界限要适量,不能所有的行为都给予界限,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在界限内的孩子才是安全的。没有界限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给予孩子的界限要清晰,并且持之以恒。孩子们乐于接受界限,并乐于向别的孩子传达这种界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