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前,姐姐是家里唯一的女孩,也是妈妈唯一贴心的小棉袄。
姐姐从小懂事,帮着妈妈操持家务,是妈妈的得力助手。
所以,家里跑外的事情,好多都是姐姐替妈妈代劳包揽了。
家里所有的生活用品,油盐酱醋,粮油蔬菜,都是姐姐负责买。
所以,姐姐从小养成了货比三家,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命运的巧合,姐姐工作时,分配的又是在商业口,先天的培养,让她能充分发挥优势,她对价格和数字都格外敏感,脑子也好使,全都记得住。
因此,许多年来,姐姐一直都是超市里的购物达人。
一袋盐,一瓶醋,品牌价格容量,她都能过目不忘,为了便宜的块八毛,她能在几家超市间奔波往返,买到最便宜的。
每次她从超市买回东西都一脸自豪和满足,如数家珍般把每样东西都是跑了几家超市,便宜了多少钱,像个胜利者一样讲给我们听。
我从来不屑。
不知道是性格使然,还是经历和代沟的作用。
我只去一家超市,有打折就买,没打折需要了也买,很少逛超市,也不想花那个时间。
所以,我和姐姐的区别就是,她生活的重心要么在超市里逛和买,要么就在去超市的路上。
而我是死宅狂,生活物资不告急,我绝不会去超市闲逛。
这种差别,平日里无所谓。
疫情来了。
幼儿园关闭,姐姐不得不在家照看小孙子。
儿子知道妈妈的习惯,提前和妈妈打招呼,不许去超市,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在网上买,下班时到快递接收点取回来并消毒。
姐姐在自己家被彻底封杀了去超市的欲望。
于是,周末去照顾妈妈便成了她最快乐的事情。
因为儿子管不了她,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逛一个又一个超市了。
妈妈老年痴呆日益严重,和小儿子相处一周,小儿子从来都不和她说话,内心压抑又委屈,像个小孩子一样,每天都盼着周末到来,终于可以和闺女说说心里话,享受两天被呵护照顾的温暖。
可是姐姐到了妈妈家的两天时间里,基本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一日三餐和晚上睡觉,基本她的时间都在超市里度过了。
这家超市的黄瓜剩的不多了,她要再等等上新货,等来等去没有了,她又赶往另一家超市。
到另一家超市发现面粉打折,赶紧买两袋屯着,发现拿不动就放前台存起来,然后又奔赴第三家超市,因为第三家超市周末猪肉有活动……
在妈妈家的周末两天,姐姐像只自由的小鸟,幸福的穿梭在一家又一家超市,她没有看到妈妈对她在家里转瞬即逝的背影的留恋,也不顾及我们所有人的建议和规劝。
每个周末返回她家时,足足用购物车拉五次才把她买的东西放进车后备箱和后座位里,这一刻,她是幸福和满足的。
可是,儿子儿媳说,你不要频繁去超市,家里的东西我们都在网上买,要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况且,我们需要什么你也不知道,买了不喜欢吃也是浪费。
我说,周末妈希望你多和她在家说说话,吃个踏实饭,这一周和老四处的不痛快,指望这两天你能多陪她呢,有什么需要的你告诉我,我全给买回来。
姐姐置若罔闻,言之凿凿。
网上买东西不能挑,买回来都是不好的,而且比超市贵好多。
妈妈家东西一直都是我买,少了哪样没的吃,老四也不会给妈妈买的。
我说,生活用品没有了,为了自己用,老四也要买,你大包大揽了,又抱怨他不给妈妈花钱,不是自相矛盾么?
而且,我和她说,你负责陪妈妈,我负责来采购,回头让我丈夫给送到楼下。
我的建议,被她果断拒绝。
有时,我突然袭击买了蔬菜肉类送到楼下,打电话让她下楼来取,结果,我的车开走了,却看她拿着我买的东西,朝一家超市方向走去……
我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去尽养亲之孝,看姐姐肩背手提拿着我买的东西走向超市的背影,仿佛看到了妈妈孤独一人坐在家里望向门口的落寞无助的眼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