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好看,电影史读起来却容易像工作一样枯燥。工作当然是你不喜欢的工作,枯燥的工作。但是,枯燥的工作中读枯燥的电影史,却容易饶有兴味。
我是一枚影迷,喜欢看电影,喜欢聊电影,没有沉住气不吹牛皮的能力,所以容易与别人聊天时吹自己看电影的种种牛皮。偶尔,我会写上两笔,自己看了会脸红,得有多大的勇气投稿给别人,像扒光衣服裸奔。
当然,这本就是个裸奔的时代。
看《世界电影史》不是为了吹牛皮,是为了在枯燥的工作夹缝中,求到偷情的感觉。
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有五百页,我打算每天读五十页,十天读完,今天是第一天。
到现在已经忘了读了些什么,仔细想想能想起来的都不多。先是别人写的序言,印象比较深的是说乔治萨杜尔也是个业余的,说要写本电影史,惊到了这位朋友,他是觉得这个工作,该是留给更出名的几位影评人做的,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我不认识的名字。
业余,我喜欢这两个字。
乔治萨杜尔我是听过的,但有时会忘了他是个影评人,会记成导演或者演员。他现在是名垂影史了,甚至手机上的输入法可以打出他的名字,你要知道,这样的老古董,是很可能打不出来的,比如德吕克还要进行选择。
乔治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必须的,序言里写的清清楚楚。不过据说错漏也挺多,这是当然。前些天36氪写姜文导演《邪不压正》的文章,还拿这说事儿来攻击影评人有奶就是娘。
这些都无所谓,哪有十全十美的书籍。
序言结束后,是电影的发明部分,你会看到熟悉的名字,比如,爱迪生。作为影迷,我还对卢米埃尔和梅里爱有些了解。
使劲儿回想乔治写的电影发明过程,发现第一个名字是牛顿,当然他是作为可能的第一个研究人眼成像物理原理的科学家被载入影史的。
接下来的研究,仍是物理学领域的,因此从一开始,电影首先带的就不是艺术属性。
法拉第轮,幻盘,诡盘等等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相继发明出来。书中说,这些发明以及相关研究,“无论在放映或者摄制方面都已经产生出来了”。
接着,这些玩意儿离开了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此时,电影的商业属性就出现了。
带了商业属性,就开始促进了它的发展。首先是作为玩具,然后出现了最早的动画片。
而真人电影,则需要另外一项技术的发展--照相机。
最初的照相机曝光时间超长,比一些画家画画时间都要长。这种照相机在斯嘉丽约翰逊主要的一部人物传记电影中表现过,电影名字不记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