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在城濮对阵,大战一触即发。如何才能打败强大的楚国?晋文公心里没有底。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晋文公对咎犯说:“敌强我弱,如何才能取胜呢?”
咎犯对晋文公说:“礼不厌美,战不厌诈,咱们用疑兵之计就可取胜。”
晋文公又问身边的雍季,雍季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畋,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意思是说:使用诈术就像把池塘的水放完了捕鱼,把丛林烧了来打猎,没有不成功的,但以后怎么办呢?
晋文公认为雍季的说得有道理,问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雍季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更好的对策。最后晋文公只好先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在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使楚将子玉上钩。从而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
晋文公论功行赏,让人想不到的是,晋文公竟然把雍季排在第一位。
有人提出异议说:“城濮之战的胜利,全依赖于咎犯的计策,为什么却把雍季放在首位呢?”
晋文公说:“雍季的话,对百世有利,而咎犯只顾及一时。当然要所雍季放在首位。”
水如天曰:对于城濮之战,孔子和韩非子有不同的评价。
孔子认为: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而韩非子认为,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
鱼和熊掌兼得的情况下,眼光当然要放远一些,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弱肉强食的现实世界,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你怎么认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