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今晚福老师在公益群里分享的内容,再一次梳理了自己如何面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以及如何在遇事如何变通的思路,很受益。
情绪没好坏,也是有记忆的。当情绪来了,我们不要存侥幸心理,觉得经过时间那些情绪就没有了。情绪需要被看见、理解、转化了再释放,不然会把情绪记忆留存在身体里,会伤及身体。先让情绪释放了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孩子有情绪时,我们一定要少说话,不要讲道理,看着他,关注着他的状态,捕捉孩子的情绪背后所需要的回应。这样逐步逐步的让孩子接受到:自己生命被尊重,被重视,被关爱。这样孩子的心是敞开的,亲子关系就会很通畅,再来慢慢的再去反观所发生的事情中自己的行为,通过行为去理解自己的心理,以及家长或者其他人。
当孩子排斥家长,不让靠近时,说明关系中缺乏爱的氛围,就是爱的管道被障碍着的,孩子感受不到爱。需要换个方式去与孩子沟通。用爱的语言,爱的行为,逐步来营造爱的氛围。逐步逐步让孩子放下防备,放松自己。这样才能专注的体验当下,才能专注的体验学习和娱乐。
这个假期我看到自己有些许焦虑。但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我放下焦虑,更相信孩子。比如孩子前几天玩的很晚才休息,早上起的晚,吃饭也不按时,甚至有一天就吃了一顿饭。我要是以前会说教:你又玩了多久?黑白颠倒,太过分了!这次我深呼吸,轻声的靠近他,轻轻唤醒他:然儿,你是不是不舒服啊?这么久没睡醒,没出来吃饭?妈妈担心你。你是不是发烧了?并顺势准备去摸他的额头。另一手拿着体温计,要不我测测体温。孩子:嗯,没发烧。那就测测吧!顺从的自己测体温。这期间我又问:那怎不吃饭?胃不舒服吗?孩子:没,我就是单纯不想吃。我:哦,不想吃,想喝水吗?我去给你倒。孩子:嗯,谢谢!我就去到了热水拿给孩子喝了,看着他的体温正常,我轻轻退出他房间,让他继续休息。估计也是这个假期前两天我严肃的说过他,看着他自己慢慢在消化。我的目的就是提醒,然后让他自己慢慢来。我继续耐心的安静的陪着。看到自己变化了很多,跟孩子进行的谈话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欣赏他。我现在有意识的捕捉并及时给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感谢老师的分享!感谢一切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