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尽量要选择你喜欢的、擅长的,能够发挥你优势的工作。这个观点和笛哥的想法不谋而合。说起来,文章要讲的优势,我是从一个试验的角度来做的。
做这个试验,我采用了闭关的方式。可能和你想的闭关,有点不一样。我的闭关,并不是去某个山上住着,一个人在那里做着自己的试验。这次的闭关地点,我选择在某个城市,一个人做着试验。这次闭关,除了完成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的优势找了一个应用场景。
目标是现阶段必须要完成的,如果,这个时间点,不去做的话,后果会很严重的,是这样的情况。而优势,也是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
半年前,我在家做了一个试验,那个试验,让我意识到:集中一个时间段做大量的输出。是有可能实现的,并不是说没有一点可能性。这次的闭关,是在强化自己的优势,就是集中一个时间段做大量的输出。目标就是自己的作业了,花多少时间输出多少篇文章,这个就比较具体了。
为什么,我要刻意练习这个优势呢?
主要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都很忙,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那有没有朋友的工作不是那么忙,会有很多空闲时间呢?这个,当然有。不同的工作强度和技能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的人生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之前,笑来老师提及:要想在工作之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是需要刻意练习的。除了兴趣爱好之外,我们的优势也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因为,工作忙,如果,是要你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之外的事,短期内又无法产生什么反馈、收益之类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放弃这类事,以工作为主。
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刻意练习某个优势、兴趣爱好的话,别人是很难说服我们去做这件事的。因为,刻意练习本身就对主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
输出大量文章后的收获有哪些呢?
这次输出文章后的收获,相比预期,有点不同。
1.要持续不断地写文章,才能越写越顺。
多读、多想、多写,这三个是基本条件。2019年,刚开始写文章时,总是以为自己素材不够,就一直不下笔写。当时,真的是一周写一篇。多写一篇,不好意思,没有找到相应的主题和素材。
现在的话,会一个周期来提前收集素材,把作业提前完成。到了时间,就直接交作业,比之前要从容一些。有时候,你写的文章开始有一定的量时,你会开始关注:自己的文风是怎样的。这样的文风是自己想传递给读者的吗?写类似的主题时,一边完善对这个主题的认知,一边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2.每次尝试都会带来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的消耗。
说起尝试,这次的试验的周期是比较长的。长意味着什么?前期可能拖延,一直不去做,非要等到时间快到了,才去做。做试验,本身是一个不断获得新尝试的状态。
有时候,你的某个尝试,会获得一些反馈。但不是所有的尝试,都是正向反馈,有的尝试甚至是没有反馈的。比如:你开始梳理一些之前学的概念,如果,你有对这个概念做过一定的践行,那么,反馈就很好写了。但是,有些概念,你依然没有践行,可以说反馈是没有的。
没有反馈的尝试,很难进一步推进你前进。
3.更好地了解自己。
说起这个,这也是一个意外收获。优势是我们要去发现、发挥的。刻意练习某个优势,是了解自己的方式之一。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这是一种常态。不管,你处于哪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压力。
我们在社会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学校的学生角色,工作上的角色、家庭中的女儿、父亲等等。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但是,你有没有花一点时间来了解自己的需求呢?
这个还真不好说。如果,你愿意花一些时间来了解自己的需求有哪些是满足了的,哪些是没有被满足的,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这本身就是在了解自己。
如果,你说,了解自己不是特别重要,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它们不矛盾,没有对立之说。你越了解自己,本身也是在为自己的工作助力。比如:我在刻意练习自己的输出优势时,就给了自己一次提前规划的机会,提前规划的行为又会影响你的长远眼光的培养。
它们看起来像连环套,一环扣着一环。那只是因为,它们是有共同点的,没有提前做规划、希望培养长远眼光的心态,在刻意练习优势时,会有一定的阻力。
在刻意练习输出优势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1.预防抑郁症
写文章,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旁边不能有人吵、说话等,同时,输入笔记心得时,本身也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因为,要完成目标,所以,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你长期做输入、输出,不用出去见见人、和他人有社交联系吗?要的,人是社会性动物。
但是,完成目标是一个周期,不是说你今天开始,明天就可以结束的那种。那你怎么保持和他人的社交呢?可以从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比如:一日三餐就尽量不要自己做,尽量出去吃比较好。出去吃,饭菜健康吗?有营养吗?
这个的话,在外面吃得再好,它也没有你自己在家清洁食材,自己动手做来得健康。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词:抑郁症。
一个人长期处于某种环境,除了会心烦之外,还有可能自闭、抑郁等等。毕竟,你一个人在家,你不说,没有人知道你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只有,你自己知道。长期待在室内,适当地出去转转,本身是一种平衡。
不管,你要在家独自完成写作目标,还是写书又或者是修改什么设计图,大部分都是以脑力为主的话,就更加要注意预防抑郁症了。
2.没有大量的素材
素材从何而来?从你的日常一点一滴积累而来,没有其他办法,你再快,也只能在写作前,多去输入一些素材。如果,你写某个文体时,已经找不到合适的主题和素材时,不妨,换一种文体来写。可能,你开始会不适应新的文体。
没有关系,你要知道:你除了发挥优势之外,还要完成自己的目标。目标是一定要完成的,这是个非常重要。
明确这点后,会让你的纠结、不适应开始做调整。因为,现在做过一定的妥协,后期,你就会更加珍惜:要大量输出前,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素材再下笔。
3.素材决定写作框架
不知道,你在写作前会不会去输出一个写作框架?每次,我在写文章前,都会输出一个写作框架。不管,这篇文章是要发表还是单独发给谁的都会去输出。
什么是写作框架呢?就是你整篇文章的整体逻辑的展现。我们写文章,是要一字一句去写出来,如果,没有写作框架的话,你会很容易跑题、上文不接下文,严重一点,就是文章的逻辑性不强。
写作框架是由你的素材决定的。你对这个主题有很多素材,你就可以写出很丰富的写作框架,素材少,写作框架也会非常简单,没有很多复杂点。
所以,不要嫌笔记多,笔记多本身就是文章的存钱罐。你存的越多,在输出时,你能够写的角度就越多。
4.做好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心理准备。
我们都知道:写作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是写的时间越长,心里多少会有点烦。如果,你对某个主题有多个角度的认知,写的时候,是可以心流状态的,会比较顺的写完它。只是,要做好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心理准备。
在刻意练习某种优势时,有哪些关键点呢?
1.明确目标
这个的话,最好是在你开始练习前,就把它确定下来。不要等到快开始了,才开始考虑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你前进的一个方向。目标要具体一些,太模糊了,不太利于你把目标拆解成任务,一天天地完成。当你的任务量到了,你的目标也就是快要完成的时候。
2.确定每天的任务量,不一定要完成这个量。
听起来会不会有点绕?确定每天的任务量,是由你总目标和总时长来决定的。比如:你一天要写3篇文章,要阅读哪几个章节的书籍或文章等。它比较基础,定每天的任务量,可以说是一个子目标。
那我为什么又说不一定要完成这个量呢?因为,你在实际做的时候,可能,刚开始比较顺利,素材、内容都有,文章也写的比较顺。但是,因为,完成目标是有一定的时间周期的,有周期就说明会有变化。
即使,你自律性很强,可以减少一些变化,但,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把心态放好,将注意力集中在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上,其他的事,不要过于放在以上。
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当天的任务量延期,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够在后面的时间时中,把这个任务量给多做一些,就又会让任务量回归正常。
这也是为什么:要做基本的任务量,但是,也一定要抓好自己的总目标是什么,即使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也会想办法去克服它,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3.随时做好调整子目标的准备
什么是子目标呢?就是我们每天的任务量。为什么要做调整呢?因为,它本身是一个试验。刚开始,你预期这样做,是可以按时完成总目标的。
但是,做了几天后,你发现:这样做,好像时间有点不够。于是,你就要开始做调整子目标的准备了。
不管,子目标怎么变,它最终服务的依然是总目标。每个试验,都是尝试。是尝试,就会带来不确定性。如果,你在某件事时,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建议多考虑一下,再做调整会比较好。
优势是需要刻意练习的,不要怕尝试。只要,你有一些时间和精力都可以开始刻意练习你的优势。怎么刻意练习优势呢?你的主动性要足够强。
在开始练习前,要明确做它的意义是什么。希望,你能够早日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地找场景去应用它,让它生根、发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