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综合软实力,但我思考良久,觉当今社会似乎盘旋于前人之根,继承发展这中华文化,以学习保护传统文化,思考古今文化之演变,学的都是过往,如唐朝的唐诗,宋朝的宋词,元朝的戏曲到明清后变成小说都见证不同历史的发展,在文化上的出新,纵观几百年的发展,似乎文化中继承而保守的拥护过去的文化特色,民国后中国推翻封建而推出简单易学的白话文,让文化交流不再层次化,变成大众文化,反观当今时代,有何文化之所长来展示当代风采,值得深思,旧观中国文坛风云,每个时代的人物各有代表之所长,在文化上的增长速度远不及人口增长速度,文化之兴盛再于可观其华而无关在其物质之上,文化的出新一直在何处衍生?
01~
对于文化而言最落后的一群人在农村,最渴望文化的一群人也在农村,这两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两代人甚至更多。
我是在农村长大,也是从农村走出去,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会有这种感受,开明的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校读书,并从小爸妈都灌输一种思想,只有学习知识,有文化了才能走出这里走出农村。
小时候听过我妈说过的做多的一句:“你不好好读书只能在家种地”。这句话一直让我备受煎熬。
我家有四个孩子,但真正读到大学的只有两个,许多中途选择辍学去打工挣钱来维持家庭正常开销,这群人在本身就思想固化的时候选择了逃避获取知识的机会,也是不可耐的选择放弃。
在这种风气下真正能够从农村走出去已经是不容易,然而这群人中的思想早已被现实洗礼,不是温室的花朵,而是经历了生活的苦,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发泄,心里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挣钱改善农村家境,如何将物质上的确实弥补回来。
文化的缺失与这有着微妙的联系,或许从小物质需求匮乏,成年后反哺自己。
更多的发现如今的文化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考究资源,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对文化的继承性越强,而在农村继承的是当地传下来的风俗文化,面对相中思想冲击的新一代,对相中文化都变得漠然,传承不再是常态而变得有要求的继承。文化的生长汲取的养料似乎并没有改变文坛的风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