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从课堂文化中生长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23:19 被阅读3次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精神引领,是教学的环境塑造,是教学的制度规约,是教学的灵魂与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也是课堂教学的文化选择、创生与建构。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等的关系的总和。

    课堂是师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文化就是他们在课堂上的生存方式。课堂教学主要发生在教室这一特殊空间和一堂课这一特定时间,课堂情境极为复杂的并不断变化,每一个课堂都是一个真实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言语、动作和情感的交流,相互理解和信任,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经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内化于师生的行为,无声无息地制约着人的行为而不为人所知。

    教师以及学生作为主体存在的人,他们各有自己的人生定位、价值选择以及生活追求,但作为一个集体,为了维护这个集体的良性运作,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中,他们必须在某些方面形成共同的价值认识,必将形成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具体包括对教师、学生本体的价值取向,对教师教、学生学的价值取向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所以,课堂文化是由教师及学生构成的集体所产生的集体主体文化,是集体主体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教学中的集体作为主体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自己禀赋的可能性。由学生组成的集体,一方面固然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另一方面又是作为主体存在的教育的实践者。而教师也不仅仅是作为社会代表者的角色被动完成国家赋予的责任,他首先是积极行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必然形成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形成他们的教学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一旦形成便反过来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之所以说是“影响”,是因为师生构建的课堂文化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

    在教学生活中,我们看到学生作为主体有自己的价值选择,教师作为主体也有自己的价值选择。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有效的集体,要组成一个有效的集体,师生之间必须进行价值取向的沟通、协调以至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有教师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干涉与影响,也有学生对教师价值取向的干涉与影响,最终二者通过长期的磨合构建出师生集体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以及行为方式。

    课堂文化并不是理想状态下的产物,而是教师、学生及影响教学进行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产物。这种产物既可能符合理想的价值标准,也可能违背理想的价值标准。所以,我们不仅要分析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经历的价值冲突与价值认同,还要分析价值认同的性质、价值认同建立的基础以及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从而力图使师生集体主体构建基于学生真实发展的积极的课堂文化。(19.02.25《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从课堂文化中生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xo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