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案例:(案例中人物经过加工处理,非真实来访人物)
案例中的这位妈妈,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1个姐姐,1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小时候1个姐姐和1个哥哥,以及两个弟弟学习成绩都很好。而这位妈妈呢,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初中没毕业的她便辍学到工厂里边打工了,在工厂打工的日子,并不好过,几年过去了,也没有一点收获和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65725/ca6ff2c2b952eb4f.jpg)
在迷茫之际,这位妈妈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两年后他们结婚了。婚后有了可爱的儿子,这位妈妈便没有再工作了,一直是全职的状态。
因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学习成绩好,都考上了好的大学,并且也都有了不错的工作。每次回娘家聚会,这位妈妈都有很大的挫败感。于是她把对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和挫败感,一并用在了儿子身上。
她开始每天盯着孩子学习,稍有怠慢便脾气暴躁,经常抱怨自己因为没有好好学习,吃了很多比学习更苦的苦。
她的儿子上小学了,因为她经常对孩子打骂,所以她的儿子也习得了她的习惯,经常和同学打架,被叫家长。最后到她快要崩溃了,有时候可能不是她儿子的错,也会被老师认为是这个孩子的错,她觉得孩子在这样下去就废了。
于是,她找到了校长要求调班,但校长没有同意,她又没有办法转学。后来咨询了我,我告诉她,要自己先学习改变,慢慢的去影响孩子。她照做了,果然源头一变,都变了。慢慢的,她的儿子有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她的儿子上了初中,尽管学习不是特别好的,但是孩子懂得了妈妈的辛苦和为他着想的心。自己也学会了主动学习,也懂得体贴妈妈的辛苦了。
后来她和我讲,家长真的不能抓得太紧,要放开自己紧绷的弦,学会让自己放松,给孩子适当地喘息时间。
说到这里,家长要学会一个词“松弛感”尤其是妈妈。学会让自己放松,让孩子放松,给家一个喘息的时间。只有懂得放松,才会更有力气去做该做的事情。
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提到:“相信来访自带能量”。也就是我们要相信每一个人都自带能量,要相信孩子本身也具有他的成长能量的。俗话说得好:“相信每个人生下来便自带干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