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通过《兰空 1969》一文,叙述了兰州军区空军机关自西安迁往夏官营的一段往事。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许多人还能记起当年搬迁的一些细节。我把他们的回忆整理成文,留作记录。前半部分的大段文字,原登载在《兰空大院》上,作者未留姓名,仅知道他当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里权称其为佚名同学吧,谨向佚名同学和所有的留言者表示感谢。
佚名:1969年11月兰空从西安搬往兰州的时候,我才上小学一年级,当时家住在西安西郊机场附近的兰空工程部大院里。
为准备搬家,爸爸找来几个绿色的大炮弹箱,拆取了木板,刨掉油漆,自己改做两个大木箱,外面刷上桐油。箱子做得很结实,我家用了很多年。
11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命令下来以后,军用卡车连人带行李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指挥员一声令下,我们都顺序上车。家属坐列车前部的客车,战士们坐列车后部的闷罐车。
我记得走的那天特别阴,车窗外刮的风让人感觉特别冷,风吹得老树枝上哗哗地直掉树叶。车体是那种很老的老式车厢,全是木头座椅,时间长了坐得屁股疼,这种老车体,和电影里的票车一样,车厢显得黑黑暗暗的。
上车后我发现,平时一块玩的小朋友,邻居的叔叔阿姨都在一个车厢里。孩子们这个高兴呦,你追我打满车厢跑着玩。坐在火车上,孩子们新奇,高兴,只要有得玩,我们什么都忘了。天黑后还可以到卧铺车厢里去睡觉,部队为每个家庭按人数都分配了卧铺。车上所有人吃饭问题也有安排,就是下车到沿线的兵站里去吃饭。
我们坐的车厢里有兰空直属通信营的二十多个女兵,她们也是一路上嘻嘻哈哈,歌声不断,一会儿有单人领唱,一会儿又有齐声合唱,唱的可有韵味了。我至今还记得。她们唱的其中有一首歌的歌名叫《我为革命养军马》,歌词大致是这样的:“站在草原望北京,心中一轮红日升,红日升,战士最听毛主席的话,我为革命养军马,战士最听毛主席的话,我为革命养军马,我为革命养军马。”女兵们唱的歌充满激情,一点也不受我们这些家属孩子的干扰,她们的风貌,赶走了天气的阴冷。车厢里真是一路春风,一路歌。那种情景至今让人流连,让人感动。
傍晚时分,列车到宝鸡兵站,长长的军列缓缓停下来。就听有人在车下喊“下车吃饭”,人们呼啦啦开始下车。我和姐姐跟着大人跳下车,排着队走进食堂。大大的食堂里没有桌子,做好的饭菜一大盆一大盆地排放在地上,馒头又大又暄热气腾腾。大盆的猪肉白菜炖粉条可以 “放开肚子,可劲造”,这饭吃得老香了。
吃完饭,我一抹嘴上车睡觉。不瞒你说,这晚我和一个不认识的小女生睡一张铺,多哏儿。不是我的事儿,小孩就得听大人安排啊。天亮的时候,军列已进入甘肃地界,我们在天水兵站吃的早饭。
列车走在山里走得很慢,小站偶尔也停下来加水。列车一停,马上外面就有人跑过来敲你的车窗,示意让你把车窗打开,然后高高举起手中的篮子,啊,卖烧鸡的。大大的烧鸡那时就一块钱一只,便宜不?孩子们都是眼巴巴,瞅瞅那烧鸡,再瞅瞅大人。可再怎么瞅,鸡再怎么便宜,大人也不给买。列车又徐徐起动了,烧鸡味道离我们越来越远。是啊,1969年,还不是是老百姓吃烧鸡的年代。
车窗外开始下雪,雪花轻轻飘。军列一声长鸣后,停在了一个小站上,站台非常小,有许多忙碌的军人身影。人们都开窗伸头向外看,啊,夏官营,我们的终点站到了。
夏官营是兰州东边的一个小镇,小到什么程度,你看那车站的小站舍就知道了。还没建完的新兰空大院,依着白虎山而建,从坡上往下依次排开的是政治部,司令部和后勤部。爸爸他们的作战指挥所,就在山坡下面。远远能看见,光秃的黄土山上架着高大的天线。
秦萍:因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也经历过几次搬家,从郑州东郊机场——武昌山坡机场——西安兰空大院,那时我们年纪小还体会不到搬家的辛苦。
1969年,西安兰空大院要整体搬迁,这个消息我不是从父母那得到的,在家里父母从不讲工作上的事情。记得是在当年9月的一天上午,我们几个小姐妹在一起玩,张红妹妹的父亲张叔叔说:过几个月你们几个小伙伴就要分开了,下午我给你们拍张照片留作纪念吧!
下午张叔叔就让我们五个小姐妹并排站在东五排的马路边上,以司令部小办公楼为背景,拍下了我们即将离开西安兰空大院的珍贵照片。
10月份始,每家每户都在做着搬家前的准备。我们全家总动员,弟弟妹妹小就收拾自己的书包、玩具,不给父母添乱就行了。父亲把门后摞起来的箱子搬下来,把床底下的箱子拖出来,母亲把放在里面的家什物品重新清理,丟掉一些可要可不要的东西,父亲再把清理好的木箱钉好,写上名字和编号,等管理处的叔叔来登记接收,再统一运到火车站办理托运。整理打包物品上耗费了父母不少体力和精力,我和哥哥就打下手,帮一点小忙,再把我们看的一百多本小人书整理打包,让它跟随我们一起去到那个未知的地方。买小人书、看小人书,应该是我们童年时代最大的乐趣了。我记得大部分都是挂的卧铺车厢,有两节座位车厢,小孩子都喜欢在那玩,我家六人分四个卧铺,我睡的卧铺在另一个车厢中铺,对面上铺是文工团的男演员,他挤眉弄眼逗我玩,我朝他狠狠地蹬了一眼。
杨波:是啊,在一路的火车里,我们一家住一个包厢,很美的。开心的不得了。中途还在宝鸡车站下车吃了一顿大餐呢
国鹰:是在斗鸡台兵站吃的饭。
国鹰:我们后勤部人员是早晨起来在食堂吃碗汤面,然后乘汽车到西安西站, 军列走了一天, 下午六点到斗鸡台兵站停车吃完饭, 小学生与父母乘绿皮硬卧车, 中学生与战士乘货运闷罐车, 领队的军官都带着手枪。
秦萍:是在一个兵站仓库吃午饭,没有桌子板凳,饭菜放在地上,都蹲着吃饭,好像有六个菜,八人一桌,我家六人加两个战士,小战士有点拘谨,我妈不停的喊他们夹菜。
付英华:从西安搬迁至夏官营,我只记得是11月。那是我第一次坐软卧车厢。我爸爸是后勤部搬迁的负责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火车上说的一句话,夏官营的土 ,一坐一屁股。
我们后勤部乘坐的有客车也有闷罐子车厢,我姐就跟她的伙伴在闷罐子车厢。我们吃饭就在站台,猪肉炖粉条大白菜,馒头。吃的可香了。
张冀平:猪肉炖粉条的香味到现在我都记得,太香啦,尤其是里面的宽粉条,以后再没有吃到过。
张承华:从西安出发,到夏官营的途中吃了一顿饭,猪肉炖粉条,大馒头的香味回味无穷啊
到夏官营大院后在食堂吃的第一顿饭,旁边桌是王怡一家。窗外的白虎山剪影像极了舞台布景,气势逼人。
晴空:92年7月后勤部率先搬到兰州的新办公大楼办公,新旧两院相距车程一小时余,通勤车每天早晚往返,年底四大部和家属们都陆续驻进了新大院,从此夏官营就成了记忆里最美好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