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 · 文心论坛
The power of mindfulness
觉知的力量
时间:2019年6月13日 14:00-17:00
地点:清华大学中央主楼后厅
演讲嘉宾:
埃伦·兰格 Ellen J.Langer
讲座内容:
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文心论坛联合主办的第八期论坛“觉知的力量”讲座顺利举行
讲座预告:
【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文心论坛 · 第八期】觉知的力量
背景介绍:
兰格教授三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要点:
承认无知
保持好奇
注意变化
拥抱不确定性
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心/身一致理论”










慢性病是每时每刻都影响到一个人吗?No。没有被疾病侵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
通过电话采访患者:您在此时此刻感觉如何?比之前更好,还是更差,还是没什么变化?(并不是每次都感觉不好的,很多时候感觉还可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所觉知,找到更合适的生活方式)
最后有意思的提问:
-
形成固定的模式可能是进化过程中省时省力的一个过程,而时时刻刻保持觉知会不会消耗太多能量,我们是否应该在无意识和觉知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Ellen :No。more mindful,better。进化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向,群体的进化方向和个体的感受也不一样。而且很有可能未来会进化出越来越多有觉知的人。所以不需要寻找平衡,越多的觉知,越好。
彭凯平教授:还要纠正一个中国人长久以来的错误观念,就是“费脑子”,其实投入、沉浸其中,保持觉知不一定是一种消耗,反而是无聊的时候消耗更多精力。无聊的时候容易犯困,而真正感兴趣的时候反倒很精神。例如下午的讲座,有的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收获,有的人可能就这样普通的过去了。我们的人生都是有限的,时刻保持觉知,才是对流逝的时间最好的交待。
Ellen: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不想做,就不要去做。如果不想写论文,就不要去写;如果对讲座不感兴趣,就不要去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你不喜欢的事情上。(论文梗,哈哈) -
Ellen替观众们问了一个问题(我觉得你们应该问的问题):今天所讲的觉知和现在大部分人讲的正念、冥想有什么区别?
Ellen:平时说的冥想是一直手段,通过练习来提高觉知的能力。而今天讲的觉知则是最终达到的效果,能意识到生活的变化,不陷入过去陈旧的模式。殊途同归,有一些练习来加强是好的,也有可能思想转变了马上就能实现最终的效果。
我好奇的问题:如果一味追求当下快乐的感受,会不会像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小老鼠一样一直按按钮让自己得到快感?(比如毒品)有的事情是需要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的,如何对待短平快的事情和需要推迟满足感的事情?(比如写论文的过程很难熬,但最终发表之后会成就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