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你的灯亮着吗》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以为讲的是类似于哈弗图书馆凌晨4点这样的励志故事,但其实不是这样。这个名字源于一个故事:有一条很长的隧道,为了保证安全,道路部门要求司机们进入隧道后开启车灯,因此就在隧道入口前放置了一个标示牌,提醒打开车灯。但是很多人出隧道后,就忘记关掉,因此很多车主都浪费了不少的电量。面对这个问题,首先考虑的是:这是谁的问题?作者罗列了很多,道路负责部门?司机?政府?最后锁定到负责部门,因为在隧道前提示打开车灯,但是出隧道后什么都没做。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在出隧道后提示司机,你的灯还亮着吗?这实际上讲出了在面对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时思考的几个步骤:问题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的?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01
我有一个师姐,曾经神奇般地从学渣逆袭为学霸,从此开启了她开挂般的人生。知道她的人都会神秘地说那是顿悟了,以至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盼着自己顿悟,幻想有一天观音菩萨的柳枝往我头上一扫,我便忽然开窍。后来机缘巧合,我们熟识了之后,我斗胆向她讨要武林秘籍。她笑而不语,拿出一摞笔记本给我看。我翻了个底朝天,也没看出个究竟来。无非就是一个普通的错题本,这个学生时代人人都有的,也是老师从小学就开始强调的。她看我不解,娓娓道出其中奥秘。
在学习上她一直相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她曾做过上千道练习题,并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将错误的题目一一整理,做成错题集,时常拿出来复习。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她向班主任讨教,班主任只说了一句你的弱点不是不够勤奋,而是不懂得举一反三。其实知识点就那么多,换句话说题型是固定的,只要换个数据就可以产生出很多题目,你要弄懂的不是每一个具体的题目,而是题目背后的类型。经班主任点拨,她重新拿出她的错题本,将错题进行梳理、归类,她发现几百道的题目归纳之后也就几大类型,搞懂了,面对题海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说原来如此啊,如果早点得到班主任的点拨,也就不要走这么长时间的夜路了。她又笑了,如果没有成百上千到的习题,我又如何从中找出规律。如果只是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会离大路越来越远。所以啊,努力很重要,方向更重要。这世间哪有什么顿悟啊,不过是厚积薄发而已。
02
我的闺蜜出生高干家庭,她的老公是典型的凤凰男,孩子出生后,农村不识字的婆婆来照顾孩子,我们都对她的育后生活捏了把汗。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发现她家其乐融融,欢声笑语,更为令人惊奇的是不吃辣的她也开始吃辣了,我们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她看着我们一脸八卦相,说了一番我觉得颇为有理的婆媳相处之道。
她说中国人喜欢说高标准、严要求,我们从小就是听着赖宁舍身救火这样的故事长大的,走上工作岗位经常听到的优秀事迹也是为了工作丢下生病的孩子,导致孩子怎样样怎么样……一直被灌输的价值观就是舍己为人、牺牲、奉献。但是试想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家庭正常运转要靠个人的牺牲才能得以维继,这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反观婆媳问题也是这样的,如果一定要求婆婆把媳妇当女儿,媳妇把婆婆当妈,才能造就好的婆媳关系,那坦白的说很难做到。两个女人隔着二三十年的时光,突然走到一起,却要以母女相待,这要求的确有点高。但是如果我们就把对方当婆婆、媳妇来看待,那我们的期望值就回归正常水平,说话和做事方式就会多一种考虑,就会多一分尊重和宽容。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期望值太高导致的,如果我们能做好自己,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很多问题也就好办多了。如果每个人都做好人,那世界就没有坏人了。如果我们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为什么不向善,那永远也没有向善的人。
03
曾经有段时间旁听过一个老师的课程,她的课堂讨论、作业展示都是分小组完成的。不同的是,并没有出现别的课堂小组作业搭便车的情景。她告诉我,她规定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做组长,如果别人做组长的时候,你是搭便车的,轮到你自己当组长的时候,就没有人会帮衬你,而每一次任务靠一个人是绝对完不成的。这样一规定,几乎就没有搭便车的人了。人都有惰性,要靠人的自觉性去克服这种惰性结果是不可控的。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激发他的主动性。
04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有一句话是说:如果你想走的快,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的远,那就一起走。脱离学校之后的学习,结伴尤为重要。你自己不可能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那么专业的事情就要请教专业的人士。现在有各种学习群,将各种专业人士聚集起来,形成智囊团。你身在其中,既可以从别人的问题中得到启发,也可以抛出问题,引发探讨。
说了这么多的故事,无非就是想说你所看到的顿悟,都是在摸爬滚打的基础上,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本质以及解决的方法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