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贺老师在案例答疑中讲到如何帮助老人重建社会关系的主题,让我感触很深。听到贺老师哽咽的声音,再次感受到贺老师的真性情,唤起了我的生活体验,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之情我深有体会。2009年父亲突然的离开,让我觉得天塌下来了。那时候,小妹还没有大学毕业,弟弟刚刚18岁,妈妈瘫软的状态,让作为长女的我倍感肩头的责任。一方面我对爸爸无比的愧疚,觉得自己成家立业了却没有照顾好他。另一方面我对一家老小的责任重大,而自己又觉得没有足够的能力。于是我强忍痛苦,把对爸爸思念化作对家庭的责任,开始砥砺前行。值得庆幸的是,在姐妹几个的共同努力下,最让人牵挂的弟弟已成家立业了。而且弟媳温柔贤惠,两个小侄聪明可爱。
今年妈妈已66岁,虽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需要常年吃药,但是身体一向还比较好。自己还种了八亩地,还可以帮助弟弟照顾两个小侄子,我们姐妹几个偶尔回家帮帮忙,但还是让我们很省心的。然而在3月24号,妈妈一不小心,在家里滑倒了。当我赶回去,看到妈妈躺在床上疼痛的样子让我难过极了,再看看在家里的两个小侄子,各各灰头灰脸的,在院子里玩耍的情景,心头又多了一份忧虑。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挤压型腰椎骨折,需要平躺三个月。听到医生的诊断,妈妈第一时间不是考虑自己的身体,而是担心两个孩子怎么办?这就是老人的担当和责任。
在家照顾妈妈期间,我很想好好的亲近妈妈,但是又总觉得妈妈情绪太大,管的太多,又固执己见,自己又觉得不太舒服。其实,这不是妈妈的原因,是我没有深深的理解妈妈的生命历程和她生命展开的样子。妈妈1955年出生,家里兄弟姐妹七个,外公外婆脾气不好,生活又艰难。经历了闹饥荒的年代,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做家务,13岁时就学会了做鞋,下地挣工分干活。因为要看管两个舅舅,没有上过一天学,这是妈妈一生的遗憾,直到现在妈妈都为自己一个字不识而倍感冤屈。再后来,妈妈结婚后,爸爸又爱玩,奶奶身体不好,地里家里的活多半由她来操持。这样一个生命历程的女人,她有情绪,管的多,难道不是正常的么?一生劳碌的女人,要承担多大的压力,内心有多少焦虑、痛苦、无奈、委屈......做子女的我们看到了么?理解了么?还有,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妈妈的做事之道和情绪模式,也来自于她的妈妈。看看今年89岁的外婆的生活经历,更是不易。外婆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焦虑情绪都会在妈妈的身上留下印记,这不是妈妈所能掌控的。我们做子女的更无权干涉,只能深深地看见,无条件的接纳,尊重她如是的样子,并由衷地敬佩她生命的坚强。
其次,对老人的不接纳,其实是对自己不接纳。这正好反应出自己内心的焦虑情绪,是想通过控制妈妈来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是很难实现的。我是把因要照顾妈妈,无法照看女儿学习的焦虑转嫁到了妈妈身上。每个人只有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开心,才不会去怪罪身边的人。静下心来内观自己,看看自己有什么未了之事?觉察自己当下有有什么急需完成的事?内观自己的情绪体验是什么?接纳、管理、安抚好自己的当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量,才能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
所以,做子女的,我们要把与老人共处的时光变成生命中美好的时刻。我们要用爱去温暖一个不容易的生命,用尊重去陪伴一个了不起的生命,用感恩之心去回馈一个给了我们生命的生命。
2020.4.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