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单位工作的间隙,感到有点疲惫,就出来和同事们一起闲聊。当然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与人交流方面我是一个坦诚的人,这算是自己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吧。看到一个同事在奋笔疾书,手指把电脑键盘敲得哒哒响,神情非常专注,再联想到他平时的工作状态,于是夸赞了他一番,顺便分享了自己的一点人生经验——要多深入到各种工作场景去实践去历练,特别是要尽可能多去吸收一些优质的工作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直至为己所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的信息差是一个重点。这些话我既是对同事讲的,其实也是暗暗对自己进行提醒,要做到须臾不能忘记。
对优质信息的持续摄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思考,建立好一个正确的思考思维模型,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话,大概率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所谓的认知是什么?就是能够比较通透地看清楚许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然后顺应世界的运转规律去行动,去磨练自己的心智,并对自己的性格缺陷进行改造。这一切的前提是信息摄入的量和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量是无需担心的,关键是信息的质,要具备这方面区分的能力,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
自从有互联网以来,先后经历了几轮信息技术革新,从最早的固定台式computer、程式化的门户网站、 BBS论坛、 QQ等简单的通讯交流工具,到后来的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络、层出不穷的应用软件APP、一日千里的社交聊天工具、借助智能AI的信息定制投喂,再到去年年底以来的一个爆炸性信息技术革命——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登场,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包围和裹挟。更为要命的是,因为智能AI根据本人兴趣的反馈而不断进行定制投喂信息,许多人都坚信自己所接受的信息是正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观念和认知。处在自身的信息茧房中而不自知,这是当前的一个普遍现象,许多人在不加鉴别吸收的信息中迷失了自己。
最近这些年,我也越来越痛感到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信息对自身的一种摧残。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消耗在这个小小的方寸之物上了。打开手机信息就奔涌而出,平台通过算法,精准地捕捉到本人信息摄入的口味和兴趣,反复地推送和投喂相关的内容,让人沉迷于其中而不自知。要人一天读两小时经典的纸质书很难,觉得时间很漫长是种煎熬;但每天在手机上花费七八个小时,却觉得时间过得挺快的,怎么一眨眼一天就没啦?我手机好像还没看多久嘛。用一天中大量的时间摄入一大堆毫无价值甚至是糟粕的信息,除了把一个人的头脑搞乱思维搞低级之外,没有其他什么作用。
到了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物质生存条件方面没什么可担忧的。很多人开始了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为此大量地投入到各种文娱活动当中,包括旅游、听演唱会、看影视作品、观摩和参与体育、读书欣赏戏剧、展开头脑风暴讨论交流……看上去行为好像如万花筒一般,其实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信息的摄入。美国的布热津斯基很精通这一套,搞出来了一个“奶头乐”理论——人类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让普罗大众发扬娱乐至死精神,在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娱乐中沉迷,逐步构建似是而非的价值观,不断地麻痹自己的心智,从而不知不觉放弃与上等阶层的资源竞争和争夺,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就太平无事了。
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信息摄入?这值得每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警醒。酒醉半醒当中,讯飞语音输入82分钟,全文140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