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睁开眼,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看手机。
刷朋友圈,然后打开百度浏览器,5分钟过去后,才能够正式清醒。
这样的早晨,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手机最大的一个好处,现在才体会到,这个好处就是催醒。它不像闹钟,粗暴、生硬、直接。
手机更新了系统后,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都有统计。以前在微信上,至少花2个小时,可现在我很“欣慰”。
当然,这肯定是自我欺骗的,微信使距离障碍为零,可心里障碍悄然放大。离开微信,我们面对的是自我的孤独。
没有微信,我们都是寂寞的,有了微信,我们把空虚和冷漠伪装了起来,可实质上是什么?
实质上,我们都是“精神穷人”
实质上,我们都是“精神穷人”最近追《奇葩说》,有一期辩题印象深刻:微信时刻保持联系是不是暴政?
是不是暴政呢?我不知道,反正我不刻意联系,也几乎不给朋友点赞,而且不喜欢别人给我点赞。
我对朋友圈,这样定义:朋友圈仅是记录,是个人门户的IP。
奇葩说辩论过程中,有位辩手说了这样一句话:时刻都想着和别人保持联系,最大的危害就是难以和自己保持联系。
听到这句话时,愣了一下,可能很多人就是这样,刻意的与一个人保持联系,而我想说,有时候真没必要。
学着去与自己相处,多留些时间给自己,别除了刷微信,其他的空闲时间就跟废人一样,手机没电,自己也跟着没电。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以前特别要好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就疏远了,就不再联系了。
我说这很正常,成长的路上,出发时熙熙攘攘,前拥后挤,可随着长大,在岔路口分开,这不就是常态?
实质上,我们都是“精神穷人”我花了大量时间,时刻去保持联系,生怕心底最在意的朋友离开,可从未想过,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我唯独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离开微信,我什么好像什么都不是,空留一腔的孤独。
学会接受友谊的渐行渐远,学会和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必修课。
年前与朋友吃饭,三两好友,坐在桌前却发现没了共同语言,刷着手机,不停地发起微信。
我调侃朋友,说:“手头忙着几个亿的项目?”他跟我说:“狗屁,人脉才是硬道理,以后找工作得靠他!”
我不言语,可总觉着时刻保持联系积累的,它靠不住。
真正靠得住的人,还是自己,而真正的朋友,也不需要时刻给你发微信。
如果不懂得与自己相处,不去努力丰富自己,仅仅是出于孤独,积累再多的人脉也没用。
实质上,我们都是“精神穷人”1845年,在一个湖边,一个年轻人耕地、种菜。他时而看着白云发呆,时而看着湖边饮水的小鸟低语。
没有社交,没有娱乐,他最大的快乐就是拿笔记录生活,记录整日的所思所想。
整整两年的时间里,他享受着孤独带给他的快乐。人生、自我、大自然、生命、价值,这些词汇在他的笔尖流过,两年时间,他把所有的思考写下。
之后,作品被发现,刊登在报纸,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位作家就是《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
独处,让他的精神生活独立,而正是这种独处,让他写下这部经典作品。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可我们很多人,终究放弃了做自己。
做自己太难,庸碌之下,其实瞎活也是一种活法。
实质上,我们都是“精神穷人”离开微信,我们都是废掉的人。
隔着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孤独,也许正是这种孤独,让我找到了文字,并且拿它过活。
有一天财富自由了,浪迹天涯,躺在夕阳西下,闭上眼睛,也要感受时间从身体软软溜过的感觉。
我知道,我所放弃的那个自己,也是你所放弃的。
你需要的,可能对别人来说,是不可或缺,而我需要的,是一个人打发我所有空闲时间,然后让自己优秀。
离开微信,我们可能是废掉的人。无法面对孤独,也许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所要解决的难题。
一个对孤独上瘾的人,他最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不是快乐,悲伤,难过,而是内心的平静。
离开微信,我们都是废掉的人,一个对我上瘾的人,我会对她说:请让我们互相上瘾吧!
作者:阿瑞德。公众号:阿瑞德日记,外有铠甲,内有软肋,正打算跟弗洛伊德抬杠的小伙子。坚持写有温情、走心、自省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