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65岁的邻居大妈外出晨练时,不幸摔断了左腿。在住院治疗时,发现脑中溢血,情况危机,急需做脑颅手术。
大妈有两个孩子,儿子成绩优秀,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现在结婚生子。除了节假日很少回来。女儿从小不爱学习,高中毕业后在县城找了份工作,平时主要她照顾父母。
大妈做手术时,大伯和女儿在手术室外等待。60多岁的大伯焦虑无助,来回不停的走。女儿建议给哥哥打个电话,让哥哥回来看看妈妈。在纠结与矛盾中,大伯最终拒绝给儿子打电话,并且告诉女儿:“你哥工作忙,来回折腾又帮不上忙,别给他说了。”
对于60多岁的老人,开颅手术是个大手术。女儿担心妈妈万一醒不来,对于哥哥来说,不能和妈妈说说话,这是多么无情的事,好在手术很成功,第二天大妈就醒过来了。
女儿的孩子才刚一岁半,在医院里主要靠大伯照顾大妈。在医院陪护的日子里,大伯吃不好睡不好,疲劳,担心,累得很憔悴不堪。有时候女儿明显的看出,一直很坚强的父亲,显得很无助。他只是默默的苦撑着,在他的眼里女儿并不是他的依靠。
女儿很不明白,在关键时刻不让哥哥回来帮助照顾妈妈,养他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传宗接代?还是等着有一天父母去世了,哥哥回来大哭一场,在世人的眼里父母有儿子吗?
记得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公益广告:妈妈生病了,孩子打电话问妈妈呢?为了让孩子安心工作,爸爸撒谎说,妈妈出去跳舞了。画面中,爸爸那孤单的身影永远的印在脑海里。
父母永远为孩子着想,默默的奉献他们无私的爱。可是作为父母,有时是否也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想想,给孩子们提供照顾和孝敬父母的机会。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子欲养而亲不待,对孩子来说,是不是一生都抹不去的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