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多读书并让他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书籍类型上要开率他的阅读能力,兼顾对他有帮助的书。(给孩子读书时伴以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开可以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音乐让人的心情愉悦。为了孩子一生幸福,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父母有义务培养他们的文学和音乐修养。(利用高低音的变化游戏训练听力)
艾瑞德有读书的校风,全校老师包括我们的生活老师、校车师傅、食堂师傅、校警都在读书,在李校长的引领下,全校师生形成了读书的校风,我们的读书广场、李校长给同学们的生日礼物、老师们微信朋友圈每天的读书打卡,都在传递着读书的故事。这种读书精神也在感染者艾瑞德的学子,疫情期间每周的升旗仪式中,推荐读书分享环节是我最喜欢的环节,记录下家长和孩子推荐的书籍,和大儿子说:“分享的书有你喜欢的吗?告诉爸爸,我去买!”耳濡目染下,儿子现在也开始喜欢上读书,读书广场的高馆长说:“你儿子很喜欢读书啊!经常来借书!”为此高馆长还奖励了他一个智力玩具!我不知道他借的什么书,估计也是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漫画之类,但很感激高馆长对他的激励!而且以他现在愿意读书的这种兴趣来说,我实在是应该感到开心!要知道他在三年级以前,语文从来没及格过,不喜欢写字,不认识字,只看带图片的书。到现在他的语文成绩中等偏上,阅读能力也是大幅度提升,除了他的语文老师闫老师对他的帮助,实在也是多读书的功劳!
卡尔的兴趣很广泛(几门外语、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知识等,会两三样乐器),大多数时间都在玩耍和运动,十分健康活泼,办法就是:唤起孩子的兴趣并让孩子提出问题。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随时都能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
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因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能让孩子的心性保持纯良。
理查德•洛夫的《林间最后的小孩》,约瑟夫•克奈尔《与孩子共享自然》,都提到现代城市中的新一代,已经越来越多地习惯于人工环境或室内环境,到自然中去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情况被洛夫称作“自然缺失症”。会让孩子远离大自然,并带来儿童肥胖症和更多的儿童心理疾病。如儿童情绪上的抑郁、愤怒、孤独、甚至感统失调、多动症、孤独症等也会增加。另一方面,孩子喜欢室内,在自然环境中反而会手足无措、感到无聊,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
远离自然成长的孩子几乎不知道食物是哪里来的?也更难理解环保的重要,地球的未来让人担忧!
成长过程中注意孩子的精神世界,两三岁时孩子的探索精神已经萌发,脑子里有千奇百怪的问题,需要父母耐心回答,这样才不会压抑孩子的究理精神。
不负责任的父母认为生下孩子就完成任务了,对孩子教育不上心,或是漠不关心,或是高高在上。不是对孩子敷衍了事,就是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
对孩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让他能适应社会,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去观察神会上的矛盾和缺陷。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孩子最初对世界的探索,积极回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对孩子既不能条条框框去束缚他们,也不应用权威去压制他们(逐渐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精神,还会导致孩子接受暗示的病态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