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爱孩子,也别在这7点上让步

再爱孩子,也别在这7点上让步

作者: 美妈讲绘本 | 来源:发表于2020-04-14 10:13 被阅读0次

    文 | 美妈

    来源丨美妈讲绘本

    去年,一条“北大毕业生王猛(化名)拉黑父母6年”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王猛不仅出国后从未踏进家门半步,还写了一封数落父母的万字长信。深埋在这条新闻背后关于父母子女间应如何相处的态度值得所有人深思。

    王猛是一个让父母很有面子的孩子:从小成绩数一数二,高考理科状元,北大毕业,成功申请美国名校研究生……

    然而,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

    到底是什么让他下决心与父母彻底决裂?

    王猛在他的万字长信中提到过,“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作为家长,自然是愿意为孩子倾尽所有的,为了让孩子在学习外没有后顾之忧,凭“一己之力”为他完成了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

    这样的爱,在孩子眼里不仅是照顾,也是一种控制,更会让孩子长成一名“巨婴”。

    美国学者布鲁尔·卡特说:

    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锻炼孩子的独立,他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培养孩子的修养,他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培养孩子的感恩,才能让孩子感恩父母。

    孩子年幼的时候,如果过于宠爱,就容易养成交涉怠惰的习气。等到年纪渐长,言语行为如果不当但又不对他加以纠正,他的心思就会慢慢偏斜。

    所以,再爱孩子也别在这7点上让步。

    1. 会让孩子地位高于一切

    在家里,让孩子的地位比你高,比伴侣高,好吃的首先留给孩子,好用的都让他先挑,过生日办派对……这样会给孩子错觉,以为自己就是所有人的中心。

    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变得自私,而且缺乏同情心。

    2.当面袒护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

    爸爸妈妈经常在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立刻上前袒护,或者家里长辈爷爷奶奶极其护短。

    这样做绝不是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而是在破坏他反思,自省,并改正错误的机会。

    小错误不改正,积累成了大错误就容易留下悔恨。

    3.轻易满足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今后坦然地面对物质,不斤斤计较于金钱,从小就想要什么给什么。

    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不会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不懂得珍惜,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

    4.生活懒散

    不重视孩子生活习惯以及自律的养成,睡懒觉,不吃饭,熬夜看电视。

    这就容易消耗孩子的上进心和好奇心,缺乏思考能力。

    生活上懒散不自律的孩子往后就难以达成目标,也影响以后的生活品质。

    5.祈求央告

    比如连哄带求地让孩子吃饭,穿衣服,其实你越求他,他反而会抓住你这个弱点。

    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而且连教育的威信都会丧失殆尽。

    6.包办替代,剥夺独立

    会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出于家长这样的想法:

    “孩子还小,真的不忍心让他自己干”

    “叫孩子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被包办的孩子往往会长成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7.大惊小怪

    初生牛犊不怕虎,很多孩子其实不怕摔跤,只要不是真摔得很厉害还是会爬起来继续玩。但孩子摔跤后父母的惊慌失措和过度紧张,会让孩子变得懦弱、胆小、爱哭。

    对孩子不要过度紧张,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让孩子从跌倒中学会如何自己站起来,会让孩子更勇敢、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挫折。

    在家里,从小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养育。

    只有这样,孩子走出社会能够成为独立的人,并且还有一往直前的勇气。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说过: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

    如果我们把“希望孩子时刻快乐”作为养育的终极目标,这可能就会是溺爱的温床。

    总是帮孩子找借口,不但会让孩子遇到挫折时畏缩,也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不能勇敢面对社会。

    “爱”和“溺爱”的区别是什么?

    大概“爱”就是温柔而坚定,接纳孩子不稳定的情绪,但绝不会因为孩子的眼泪轻易妥协打破规则。教会他控制情绪,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围着哪个人转的,有些规则尽管不让人开心,但我们需要遵守。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辛苦地付出不一定会得到回报。甚至付出全部的爱,却没能养育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有些时候,孩子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付出的太多。

    其实父母所做的只能为孩子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孩子需要的不是形影不离,无微不至,而是懂得放手。

    孩子终将要学会自己面对一切,请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爱孩子,也别在这7点上让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ct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