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必需品,打个电话、上上网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操作。可是背后有多少通信工程师的辛苦工作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手机能上网首先要通过基站来接收无线信号,一个基站只能覆盖有限的范围,提供有限的容量,所以想要全球通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站。中国移动在全国有超过200万的基站。
当大家去西北、西南旅游,去山区、荒漠、海岛上玩,还能打电话、流畅的上网,是因为在你的附近有基站。在各种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建设基站是个艰苦的工作,要建设铁塔,还需要把设备装到铁塔上,连接各种线缆,处理好设备的高度、角度等各种参数。很多没有电力供应或者电力不稳定的地方,还需要有发电机、太阳能、风能等各种能源设备。这些工作很多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
野外建设很辛苦,城市建设也不容易,大家现在环保意识都很强烈,既想要高质量的网络信号,又希望基站离自家不要太近。找合适的地方架设基站越来越难,还经常引起各种冲突,甚至是激烈的冲突。
基站建设好了,信号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用户分布和使用也不是平均分布的。有些地方信号不好,影响网络性能和用户使用体验。尽管已经提前做了大量的规划和仿真工作,网络还需要大量的优化工作。工程师们要拿着测试手机在各种区域采集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网络优化和建设。还需要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沿着各种线路进行测试,确保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掉话、断线。大家在汽车上、高铁上能够自由的打电话、上网,背后有着大量工程师的努力。
一旦发生了重大的紧急事件,比如汶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通信网络的恢复往往是首要的任务,应急的通信工程师往往在第一时间组织起来,带着各种设备,跟着部队一起进入灾区,进行通信恢复工作。
网络部署、建设、优化、维护工作是辛苦的,在研发过程中也有大量想象不到的工作。就比如基站的机柜吧,有些机柜式室内部署的,还有大量的机柜式户外部署的。这些户外的机柜要考虑严格的自然条件,经受各种严苛测测试。比如在特殊的机房,用模拟的闪电来劈机柜,以一定的间隔测试连续72小时,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用多支高压水枪对着机柜喷盐水,运行72小时,要求机柜光滑不能有腐蚀痕迹。在模拟地震台上进行地震测试。在特殊的机房监控电磁效应等等。
即便如此,机柜在实际使用中也会遇到极端情况,比如在北极圈内遇到超过200公里每小时的暴风,发现有部分外壳被吹开,需要考虑加强机会连接处的结构。还有鸟屎的腐蚀等等。
通信设备的服务等级要求的是99.999%的可靠性,俗称5个9,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服务中断的时间只能有5分钟,这还包括了对设备进行升级的时间。所以设备往往需要进行无中断服务的升级设计。涉及到重大的系统升级,往往也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间进行,所谓的升级维护窗口,用来减少对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
每当双11的时候,大家都会惊叹阿里巴巴的技术能力,春节的时候,会赞叹腾讯红包的处理能力。可是这些海量的处理能力背后,支撑起的都是通信网络的传输能力。这些能力是由大量艰苦的工作铸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