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跟着李新学编剧》。我是李新。
这一讲,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制造悬念。
我们都知道编剧的首要职责是吸引观众,而在编剧的吸引力法则中,有一个核心技巧就是制造悬念。
说到悬念,你是不是马上就想到了一连串大名鼎鼎的影片?
其实,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制造悬念的好手。你可以想想在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这么说,“你猜猜今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其实这个时候,你就是在制造悬念。你通过一个问句,来抓住听众的好奇心,挑逗他们的兴趣。
作为专业人士的编剧,我们又是如何制造悬念的呢?
拆分问题
编剧建立悬念的第一步,对问题进行拆分,用问题统领故事。
首先,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核心悬念,比如:主人公最终能否收获爱情?他会抢到那把宝剑吗?她能成功为父亲报仇吗?世界会被拯救吗?
故事开场时,编剧需要尽快帮助主人公提出这个核心的悬念,而且一旦提出,中间就不要改变,直到故事结束的时候,揭晓答案。
所以,这个核心悬念要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分解为无数个小问题。整个的故事就是要慢慢抖露小问题,慢慢揭示揭露信息,一直导向最大的答案。
整个大的剧有一个核心悬念,单集故事也有单集故事的核心悬念。
比如《甄嬛传》,核心悬念是甄嬛在后宫能不能生存下来,单集悬念可以是:甄嬛是不是能顺利进宫?甄嬛是不是能遇到皇上?甄嬛是不是能得到皇上的宠幸?皇上的宠幸会不会给她带来危险?如果有新人来,甄嬛是不是还能得到皇上的爱?甄嬛被陷害的时候,她是不是能洗清自己的冤情?
你看,编剧每集给出一个小问题,就像游戏,每集一个打怪任务,打怪成功就通关升级。打怪失败就换其他方式重来。
好,假设你已经进入到单集故事里,现在你仍然需要像细胞再次分裂一样,把单集的核心问题拆分为更小的情节问题。
比如,这集故事讲甄嬛刚生下孩子,她的宫殿就失火了,问题可以拆分为:甄嬛和她刚生的孩子能够逃出火海吗? 逃出来后,她能查出来是谁放的火吗? 她查出来后,皇上会给她主持公道吗?如果皇上不为她主持公道,她自己有能力对敌手进行打击吗?
你看,在单集故事里,你的小问题需要形成连环的逻辑链条。你提出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马不停蹄地提出下一个新问题,进行回答。
对这些小问题的设置和回答,会让观众一直跟着你走。你等于跟观众在玩一个游戏:我知道一件你不知道的事情。只要你跟着我看下去,就一定会得到答案。
制造悬念,首先你要学会拆分问题。
深陷绝境
拆分问题,是建立悬念的第一步,但完成这一步之后,你还要加深这个问题的紧迫感。如果紧迫感不深,观众依旧会打不起精神来。
编剧们的做法是悬崖抓手。这个词很形象,吊在悬崖上,很有画面感。
悬崖抓手经常出现在单集结尾的部分,编剧把主角逼到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让他面临看似无法逃脱的危险,或者在这个时候即将揭示一个巨大秘密的时候,但戛然而止,留下巨大的真空。这都让观众有强烈的欲望点开下一集继续追剧。
这种绝境逢生术在故事讲述技巧中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大家熟悉的《一千零一夜》,讲述者山鲁佐德就是用每篇结尾留下悬念的方法来避免国王杀死自己。
悬崖抓手在今天的影视剧中被普遍应用。其实不光是在故事结尾,在所有的广告切口处,就是所有插播广告的地方,都可以用悬崖抓手,这样可以保证观众在广告之后还可以接着回来追剧。
举个俗套的的例子:圣旨已下,主人公马上要被斩首了,明晃晃的刀已经准备好,我们看到他家人绝望的脸。这时画面切掉进广告。下一场,一粒石子飞来打掉了铡刀,天使官冲进来高喊“刀下留人”。
在使用这个技巧的时候,你需要尽可能地把主角逼到墙角,想方设法让主角陷入死地,截断所有观众脑回路能想到的出路,比如正面有僵尸,后门有匪徒,左边是悬崖,右边有蟒蛇。这时候观众自然会好奇,主角到底如何逃出去呢?然后再在下一场戏,你要想办法解救你的角色。当然,你要想出一个非常规的方法来逃脱。
你可能会问,如果给主角的坑挖得太大,没法填上怎么办?那编剧是怎么想到解决方案的呢?
其实很简单,角色必须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想出解决方案,编剧可不一定,编剧有好多时间慢慢想,甚至可以提前规划,在前面埋线,把求生的关键物品早早就部署在之前的场景中,用一闪而过的细节进行铺垫,观众忽略了,但是你的角色记住了。
悬崖抓手也不一定非要生死攸关,有可能只是一条令人震惊的线索,编剧写作时把人物的行为跟反应拆开就可以了。比如:让警探看到一幅画,神情大变,但不做解释,切掉场景。
下一场戏,他转场出现在自己兄弟的家中里,墙上挂着一幅一模一样的画。
拼图游戏
要学会制造悬念,你得学会拆分问题,还要学习悬崖抓手的技巧,除此之外,你还得学会拼图游戏。
这是什么意思?
所谓悬念,本质就是控制信息披露的技巧。也就是说,你所有掌握的信息,并不需要也不应该一股脑地倾泻而出,而是巧妙地规划每次要披露多少信息,披露哪些信息,怎么披露,哪个先,哪个后,什么要让角色A知道,但角色B不知道,或者哪些只让观众知道,角色不知道,有无数种组合和可能性。
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当一件事情没有被完全解释清楚而他又迫切想知道的时候,才会坐立不安。
那编剧们在实际写作中如何操作呢?这就需要学习一个重要的讲述技巧,叫做拼图游戏。
顾名思义,拼图游戏首先需要你把信息从一整块切割成无数小的碎片,每个碎片都包含了部分的答案,但是在获取所有碎片或者至少大多数碎片之前,角色和观众都无法得到完整的答案。
一般情况下,拼图游戏分为五步。
第一步,给予。
我们假设拼图的全貌是一只独角兽,编剧首先要做的是把拼图中的一大块——比如独角兽的后腿透露给观众和角色,这是为了避免故事的开头信息太少,不知所云。
第二步,掺水。
接下来,我们为了避免故事变得直白,需要对拼图进行“掺水”处理。
在独角兽的拼图中掺杂一些误导性很强的河马拼图,让主角和观众在收集碎片的时候误入歧途,追寻错误的线索,提出错误的假设,从而最终让谜底显得更加诱人,进一步勾起大家的好奇心。
第三步,限能。
当然只从信息本身下手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故事中所有的角色进行“限能”。
什么意思呢?就是尽量不要让任何一个角色知道独角兽的全貌,每个人都掌握一些零散的碎片,而他们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片面信息会对故事的真相做出盲人摸象的各种猜想——拿到角的角色会认为真相可能是一头牛,拿到蹄子的以为是匹马,拿到尾巴的甚至可能觉得是拂尘。
由于他们对真相的认知和理解各不相同,这些角色就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去努力行动,因此产生了更多悬疑和不解,增加了悬念气氛。
举个例子,主角大侦探需要侦破一起校园凶杀案,证人A声称死者是自杀,因为A平时总是看到死者生前在天台自己孤独地吃午餐;证人B声称死者是被同桌杀死的,因为死者生前曾经偷过同桌的手机;证人C认为死者是被黑社会灭口,因为他生前经常出没在赌场和夜总会;而证人D则宣称凶手是证人A,因为A在证词上撒了谎。
这里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对真相的理解,却没有人能完整地知道真相,于是所有证人都给主角破案造成了干扰,让他在真真假假的信息碎片中间难以抉择。
第四步,搜集。
当你把所有信息都隐藏在故事世界的各个角落之后,怎样让主人公完成拼图呢?
这个过程叫做碎片收集,主人公需要去跟每个持有拼图碎片的配角都发生互动,通过一个或几个冲突与事件让我们了解到配角的背景、三观、目标和人性,而在这个过程中,配角所持有的碎片也自然落到了主人公手中。
第五步,试错。
当主人公获得了所有的碎片,就要与观众一道对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进行组合和拼接,这个过程被我称为“试错”。
许多影视作品在真相大白之前都会先让角色误入歧途,先得出几个错误的结论,甚至因为判断的失误再次把自己逼入险境,为最后与对手的决斗营造出最紧张的气氛。
本讲小结
这一讲我们说了编剧是如何制造悬念的。制造悬念需要:
第一,拆分问题,在整个剧本的每个环节里用问题引导观众,引导故事。
第二,利用“悬崖抓手”的方式,让角色深陷绝境,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第三,利用拼图游戏,规划怎样披露信息。
在你的工作跟生活里,你还知道哪些制造悬念的方法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们分享。
连载漫画悬念设置的就很有套路,拿火影忍者来说,在世界架构的初期,没有开始就锁定边界,而是不断展开,并始终提供冗余信息。
所以这类作品的悬念不一定都是作者提前埋好的,而是可以根据后期剧情需要,来扩展世界来增加伏笔,或加工之前的冗余信息制作新拼图。
我感觉最难的就是怎么把坑填的漂亮,挖坑谁都会,意想不到的填好很难,所以烂尾的很多,最后收尾的时候坑太多顾不上了。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借鉴设计游戏关卡的思路,从结果倒退迷局,这样挖坑会更合理、更好填一些。
有时候我觉得也可以把悬念设置的比较开放,就是这个问题,大家都看见了也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就是如何解决?
经验还比较少,我能够想起来的我看过比较有悬念的拆分问题和绝处逢生的影片是《127小时》讲的是美国大峡谷,一个人骑自行车冒险,结果掉进峡谷一只手被岩石卡住困住了,最后自己砍断了自己的手脱困。
如果你没有看过的话,你现在其实已经可以想象得到,主人公面对的绝境是什么以及他可能会采取很多的办法脱险,但是你仍然想去看怎么发生的。
把核心悬念拆分,通过问题统领全局,层层递进,再让主角陷入绝境,制造悬崖抓手,同时要控制好信息披露的技巧。
制造悬念,还可以通过多次反问来加强,让人一次又一次的确认,说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确实低,不禁让人怀疑。
甲:你确定?
乙:确定。
甲:真的?
乙:当然是真的了。
甲:你不会骗我吧?
乙:我骗你干嘛呢。
甲:Are you sure?
乙:......(无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