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问题
编剧建立悬念的第一步,对问题进行拆分,用问题统领故事。
首先,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核心悬念,比如:主人公最终能否收获爱情?他会抢到那把宝剑吗?她能成功为父亲报仇吗?世界会被拯救吗?
故事开场时,编剧需要尽快帮助主人公提出这个核心的悬念,而且一旦提出,中间就不要改变,直到故事结束的时候,揭晓答案。
所以,这个核心悬念要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分解为无数个小问题。整个的故事就是要慢慢抖露小问题,慢慢揭示揭露信息,一直导向最大的答案。
整个大的剧有一个核心悬念,单集故事也有单集故事的核心悬念。
编剧每集给出一个小问题,就像游戏,每集一个打怪任务,打怪成功就通关升级。打怪失败就换其他方式重来。
在单集故事里,你的小问题需要形成连环的逻辑链条。你提出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马不停蹄地提出下一个新问题,进行回答。
对这些小问题的设置和回答,会让观众一直跟着你走。你等于跟观众在玩一个游戏:我知道一件你不知道的事情。只要你跟着我看下去,就一定会得到答案。
制造悬念,首先你要学会拆分问题。
深陷绝境
拆分问题,是建立悬念的第一步,但完成这一步之后,你还要加深这个问题的紧迫感。如果紧迫感不深,观众依旧会打不起精神来。
编剧们的做法是悬崖抓手。这个词很形象,吊在悬崖上,很有画面感。
悬崖抓手经常出现在单集结尾的部分,编剧把主角逼到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让他面临看似无法逃脱的危险,或者在这个时候即将揭示一个巨大秘密的时候,但戛然而止,留下巨大的真空。这都让观众有强烈的欲望点开下一集继续追剧。
悬崖抓手在今天的影视剧中被普遍应用。其实不光是在故事结尾,在所有的广告切口处,就是所有插播广告的地方,都可以用悬崖抓手,这样可以保证观众在广告之后还可以接着回来追剧。
悬崖抓手也不一定非要生死攸关,有可能只是一条令人震惊的线索,编剧写作时把人物的行为跟反应拆开就可以了。比如:让警探看到一幅画,神情大变,但不做解释,切掉场景。
下一场戏,他转场出现在自己兄弟的家中里,墙上挂着一幅一模一样的画。
拼图游戏
除此之外,你还得学会拼图游戏。
这是什么意思?
所谓悬念,本质就是控制信息披露的技巧。也就是说,你所有掌握的信息,并不需要也不应该一股脑地倾泻而出,而是巧妙地规划每次要披露多少信息,披露哪些信息,怎么披露,哪个先,哪个后,什么要让角色A知道,但角色B不知道,或者哪些只让观众知道,角色不知道,有无数种组合和可能性。
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当一件事情没有被完全解释清楚而他又迫切想知道的时候,才会坐立不安。
那编剧们在实际写作中如何操作呢?这就需要学习一个重要的讲述技巧,叫做拼图游戏。
顾名思义,拼图游戏首先需要你把信息从一整块切割成无数小的碎片,每个碎片都包含了部分的答案,但是在获取所有碎片或者至少大多数碎片之前,角色和观众都无法得到完整的答案。
一般情况下,拼图游戏分为五步。
第一步,给予。
我们假设拼图的全貌是一只独角兽,编剧首先要做的是把拼图中的一大块——比如独角兽的后腿透露给观众和角色,这是为了避免故事的开头信息太少,不知所云。
第二步,掺水。
接下来,我们为了避免故事变得直白,需要对拼图进行“掺水”处理。
在独角兽的拼图中掺杂一些误导性很强的河马拼图,让主角和观众在收集碎片的时候误入歧途,追寻错误的线索,提出错误的假设,从而最终让谜底显得更加诱人,进一步勾起大家的好奇心。
第三步,限能。
当然只从信息本身下手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故事中所有的角色进行“限能”。
什么意思呢?就是尽量不要让任何一个角色知道独角兽的全貌,每个人都掌握一些零散的碎片,而他们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片面信息会对故事的真相做出盲人摸象的各种猜想——拿到角的角色会认为真相可能是一头牛,拿到蹄子的以为是匹马,拿到尾巴的甚至可能觉得是拂尘。
由于他们对真相的认知和理解各不相同,这些角色就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去努力行动,因此产生了更多悬疑和不解,增加了悬念气氛。
第四步,搜集。
当你把所有信息都隐藏在故事世界的各个角落之后,怎样让主人公完成拼图呢?
这个过程叫做碎片收集,主人公需要去跟每个持有拼图碎片的配角都发生互动,通过一个或几个冲突与事件让我们了解到配角的背景、三观、目标和人性,而在这个过程中,配角所持有的碎片也自然落到了主人公手中。
第五步,试错。
当主人公获得了所有的碎片,就要与观众一道对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进行组合和拼接,这个过程被我称为“试错”。
许多影视作品在真相大白之前都会先让角色误入歧途,先得出几个错误的结论,甚至因为判断的失误再次把自己逼入险境,为最后与对手的决斗营造出最紧张的气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