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小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概有《白夜行》、《嫌疑人X的现身》、《放学后》以及比较温情的《解忧杂货店》等。东野圭吾的几部小说都被翻拍成电影,像不久前上映的《嫌疑人X的现身》以及《解忧杂货店》。对于《彷徨之刃》这部小说,陈希我认为它在东野小说中算不上最好,而语言太差也是他的软肋。《彷徨之刃》讲了一个叫长峰的父亲与唯一的女儿绘摩相依为命,但女儿有一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被两个未成年人掳走,在奸污过程中中毒身亡,中井诚作为两个抢劫犯的朋友,也被迫参与到这个行动,但未参与其施暴过程。因为罪犯是未成年人,法律即使抓到凶手后也并不能判处死刑,而可能经教育后几年便放出来。长峰目睹了他们对自己女儿施暴过程并了解当时法律的处理方式之后,决心凭借以一己之力为女儿复仇。小说讲述了长峰复仇的一系列过程。
这部小说站在反观日本当时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从人们的理智和情感两方面对这种事件提出问题,引发讨论。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选择:一是从理智角度看,杀害绘摩的两个凶手是未成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所以法律从他们心智不成熟方面考虑不应该判处其死刑,而应该让他们受到感化教育之后再重新做人;二是从情感角度看,两位凶手不仅仅杀了绘摩一人,还伤害了十几个女孩子,奸污了她们的身体,手法及其凶残恶劣,处于对这些女孩的同情,对受害人家人的理解,还有对这些行为的控诉,两位凶手应该被判处死刑。
相比较于《白夜行》这一类小说来讲,东野圭吾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参杂太多复杂的推理过程,从一开始就写出了两个未成年凶手,之后想复仇的也是这个父亲,不需要读者认真思索谁才是凶手,而描写更多的是人们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反映和讨论,让读者看到小说中不同人的想法对案情发展的影响。例如长峰在杀死第一个凶手伴崎之后,在寻找另一个凶手菅野过程中,就有大量人们议论的书写:一处民宿,一对夫妻在讨论这个案件,两个人均认为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选择复仇,不同的是妻子会想好一切办法再行动。这些人的讨论是站在人的情感方面来考虑问题,也就是作者提出的站在法律止步的地方去思考复仇的行为是否正确。
小说中的警察设置是文中的一个巧妙之处。警察作为法律的执行者,面对法律时,也不得不抛弃情感服从法律。久冢是一个资深的警察,在此之前他也处理过类似未成年的案件,两起案件的处理使他不得不违背法律作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这一次绘摩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的作案手法和父亲长峰的痛苦,久冢成了这部推理小说中应该说起最出人意料的结局。小说最后说出了提前通知长峰凶手所在之处,让长峰有机会杀死凶手的人就是久冢,对于其他警察来说,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久冢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警察到底是什么?”“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法律时绝对正确的吗?”“法律并非完善的,为了保护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
陈希我讲到,这部小说对于中国文学具有启发意义,从法律止步的地方提出问题:法律惩罚十分有限,那么,如何抚慰一个父亲的创伤?是否允许父亲在法律之外的复仇?这些问题在中国文学中没有出现过。对于以法律来维系社会治安的国家来说,这样的问题是很严肃的,但同时在现实中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这样的问题,是人们应该思考的一件严肃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