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如汐,只愿守你半壁的青春
雨后的街道那是什么时候去认真的写一篇日记的,从小时候就知道大人的世界里有着许多的复杂关系,他们每天都应付世间给予的伦常俗事。我的繁盛记忆云集在脑层里,清晨起来,在遥远视线上总有迷惘的泪气弥漫,生命到了这个尽头,我因此读到了许多东西,坐下来好好的听一些曲子,神情安宁。你是不知道的,为何我又一次走向了暗洞,我自己到底要怎样才能让自身不为苍白时光而折,曾经做事总想一个人来担,不与命运妥协,有坚韧姿态。就是而今也都无法改变这种态度,生活在这个小小范围里,终日梳理时光留下的脉络。我知道的,你并不喜欢静默的只关注自己的世界,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走进我的生活里,这并非是一种说辞。所以,如今的书写我更会把它看作是一种无迹的蓝色大海,一波一波的涌现。从开始要认为在生命里要留下些什么时起,就懂得要深刻的活着。
那些曾对逝去的时光怀念,在心里总有决然的凛冽神情,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就什么也不是,只是我们执意要让自己停滞不前,沉浸于回忆与渴盼之间以幻相来描述命运的何其不幸。亦懂得我们在清淡的回顾起年少华生以后,想起停留在那个地方,是个孩子,看见了世俗烟火,就仿佛欢喜的摸到了现实的脸孔,就可以轮渡到彼岸,从此认定这就是一生。小的时候,世间是个什么样子,总会勾勒有烟花焚城般浮云美景。人人都明白,我只是站在这世风之下,就已经能体会先清人诗句中所表述的沧海桑田。本来,是个少年,想到了要多走几路,拾取世间给予的全部成长体验,只是最后却一下子摸到了生命的实质,如表达的悲凉与困顿成了苍白电影里冷却人情。
结局只是一个人,存在的干净幻相。
每天只是想着让自己去沉浸于在对事物的迷恋世上会有这样的一种人,不想融入到世界给予的规则中去,每天只是想着让自己去沉浸于在对事物的迷恋上,不用去顾忌太多,揭示生命。只做自己。是的,你我曾经都只是想有个干净体验,彼此要记得不为分别做出对应,让它成为一种气息,如同呼吸空气一样寻常。我迟迟不肯写下归期,只是不想生命过早的失去纯真。你是知道的,我为何要让世界存在一空间自处,只想能找到一些少年时的影子。我还会想起许多安静的面容,和我少年时一样,静静的在深夜里听着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一个人躺在床上长久的让自己去关注记忆的里的梦境。记忆中我带着眼镜终日在读书之间忍受这些教育之下的艰深。也会一个人去安静等待年少与某一个人不期而遇。曾给素昧平生的女子写长信,诉说这几年人情诸如流水,说电影里那些未能如愿的故事,说童质与慧爱。一个人总会捕梦。日子长了,就把自己隐匿起来,只知道与所谓朴素生活相应才是。而今走过了高考,就真的有了一条界限,说不清楚,清醒代表着这些时光里命运的淡薄。我沉默的有时都感觉自己脱离世间,自持着一些清淡自律。我果真如你所说,我们不是一个世界上的人,这种认知就像爱情如汐,不要总会沉浸。人的这一生,总会看到许多表象,成长像长笛那般悠长。
长大成人,这样便好了,他们都说,成熟是个标志。你觉得这样会让人忘却成长或是想划开界限。高三那一年,我压抑的一心要逃离,便与朋友一起跑到了北京,这没有什么,曾经有一些人他们也曾这样做过,没有人知道当初这种想法是出于他们奔赴的一个相约,还是要做出教育制度的反抗形式。沿着暮色的小街回家,我跟同学说,我要去北京。所以在高三的一个晚自习,就这样不辞而别。我们走的很像电影里的情景,每次跟他们说起这些成长要怎样度过,就已经明白自己到了这个年岁的关隘口上了,我只是做好了一个姿势,默认青春到此为止。
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那么多的理由。想要和某个人说一声,好好生活。我曾经认为要用这样的孤立生活,让自己长久的能有所获取。获取来自生命给予的光明。深信要用逝去的朴素记忆,去浸染整个少年时代的怀念。许飞在唱:”长大以后,现在的我忘记了快乐,现在的我常常会寂寞,偶尔缱绻,星星闪烁。”清新自然。恬静风格。也许她是这样一个女孩子,能沉浸于在音乐带来的喜好中,许飞说,她最喜欢的地方是香港。对于她的印象,微微虚着眼睛的时候,那样的深情,那样的动人,透着钻石一样的光芒,让我都醉了。
我只是喜欢丰盛的活着, 半壁青春。
【名家点评】董丽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级文史研究员,出版小说集《边关胡同的月亮》、《新疆纪实》、《呼伦贝尔---我们这样行走》等数十部。
“对于写作,青春一直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切合学生的思维和实际,代表了当代学生文学创中的新热潮。本文的作者具有独特的心理素质,很好地把握了一篇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客观要求。语言老道,笔法浑厚。但缺点不是没有,从专业的角度评价文章,作者过于追求一种写作的意象美,过多地刻画了不必要的行文角度。文学创作主张追求平淡,作者应该在以后的生活中找一些能够拓展思维的材料,牢牢抓住心理刻画的更高层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