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社会,单身越来越变得像一种罪过一样,就差作为一种罪名写进刑法。而过年,就像严打,逮到了就要从重判罚。
其实从广阔的舆论空间来看,网络主流意识对单身或者结婚是有很大的容忍度的,容忍到甚至连性别都开始不再那么一成不变。
就像民国刚刚成立时颁布的禁止缠足的命令一样,从颁布命令开始计算,缠足现象至少还存在了十几二十年以上,在有些偏远地区可能还不止。社会认知的惯性是非常巨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转变的。
结不结婚,何时结婚,自传统而来的社会认知早已给出了答案,你偏离了这个答案,社会就会给你相应的教训。
你说社会错了么?我认为也没错,从族群繁衍、世代传承的角度来看,非但没错,而且相当之对。你说单身者错了么?在社会和家庭无形的压力之下,我怀疑真的是错的。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既然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便无法脱离社会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嵌入社会的程度深浅而已。面对这种暂时的矛盾,外在因素肯定是难以改变的,那就从改变自己入手,减轻自己的压力。
要知道,你所在意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在意。你此刻在意的东西,将来你不一定会在意。有些东西,你之所以感到压力,那也许就是想太多,忘掉一些东西,不见得是坏事。
有网友问童话作家郑渊洁,过年被催婚怎么办?他说,当人只能通过自己结过婚向未婚者彰显优越感时,可怜到极致了。聆听催婚者的苦口婆心是助人为乐。大过年的,成全他们吧,好人有好报。
说得很好。说完了,只不过让被催者一时爽而已,爽过劲儿了,该来的还会来。老百姓可不知道谁是郑渊洁。他的这些话可以让一部分人爽,却注定没办法让所有人爽。
年龄越大,信命的概率就越大。以前我从未想过这一点,现在我正亲身感受着这一点。也许是理想拗不过现实的低头,也许是迷信的思想在作祟,一切都源于能改变的事情实在太少。但把话反过来想一想,谁告诉你很多事情你能够改变的?本来很多事情就很难改变,是你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很多,自欺欺人而已。
没必要说太多,想来想去,除了改变自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之外,再没有其他有效的途径。你以前什么样,那就以后不要什么样。因为以前的所谓“什么样”已经被证明了是错误的,它没有解决问题。最大的困难在于,人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么?改变,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现在觉得难,如果继续下去,以后的日子恐怕会更加难,你只能在难和更难中选择的时候,逃避这条渠道就已经不再适合你了。
谁都没有错,大家都是对的。可生活不像数学加减法那样一加一等于二,对加对就不一定等于对了。非但如此,很多时候,对加对,其结果却是“错”。之所以给这个“错”加引号,是因为大家对它的定性认知有差异,而且很难通过沟通辩论达成一致。与其耗费精力去达成认知一致,不如把有限的生命时光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
所以,勇敢地,真正勇敢地面对现实吧,不要觉得过了今天还有明天。明天来了,你就再也回不到今天了。
网友评论